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香港最早的旗袍店 – 美華旗袍


旗袍 – 慚愧得很,我家雖是上海人,但自小我家就不曾出現過一件旗袍;大概是我老媽出生於解放後,當時上海,以至整個中國,早已被解放裝攻陷。家中外婆其實是蘇州人,大概不太喜歡當年上海流行的旗袍 – 定還是早已以為自己過了穿旗袍之齡;總之,我家中就是沒有一件旗袍。

而我,及至自己懂得買衫的年紀,方才想要一件旗袍 – 但這只停留於「想」 - 我一直在想,不如那天回上海探親,順道去找個師傅造一件吧;從來沒有想過香港也有旗袍店,結果也因多年未踏足上海而早將此事拋諸腦後。

直至最近因工作緣故,才提起對香港旗袍店的觸覺。原來,要找,也有好幾家,手工也絕佳;過往幾年,認真走寶。

香港第一家
沒有致電,冒昧來訪;以為星期五的下午一定沒人,豈料不然,已有一位年青女子正為自己大婚之日之旗袍試身。老闆耐心地,就旗袍不同地方的鬆緊尺寸都問得仔仔細細 – 是每一個細節位都問得清清楚楚 – 舒不舒服?郁動時感覺如何?喜歡鬆一點還是緊一點的?…務求令她的旗袍,造出最佳效果。

素未謀面,也看出來;老闆很喜歡造旗袍,真心喜歡。

旗袍浪潮於上海興起,自1920年代起由上海移民引入香港,同樣掀起熱潮;美華旗袍是香港第一家旗袍店,正正就於1920年代創立,至今已接近100年歷史;現任東主簡漢榮是美華第三代傳人。




「當年旗袍很流行,就是平常時大家也是穿旗袍。」的確,看那些香港老照片,就算是六、七十年代,穿旗袍的行人也比比皆是;現在店面所見大多是上得大場面,用上佳絲絨料和上晒花紐;要是當年那些平日穿的旗袍,用的多是平實的棉布,也只用簡單的平紐而沒有花紐裝飾,剪裁也較鬆身方便日常走動和工作。

那個年代,人們還重視手工,買衣服重視美觀之餘,也要耐穿;換衣服不如現在的頻繁,只是穿的場合也實在多,每人每季平日穿的也要兩三件替換,加上又要一兩件以備「出大場面」所需;因此美華自是多人光顧,師傅人數最高峰時有30 多人。

不過自八十年代後旗袍漸漸被歐美服飾取代,大家出街穿牛仔褲T恤等「便服」而旗袍不再;生意減少,加上無人入行,師傅們也因年邁自然流失,如今只有3位,加上年約六十的簡師傅,繼續製作旗袍。


因為喜歡,所以入行
簡師傅十多歲就學造旗袍入行。問簡師傅,你是太子爺,所以理所當然地繼承父業入行?「不是,我入行,很純粹的一個原因,我真的很喜歡做旗袍。」

「要造好一件旗袍,最重要是有熱誠。」邀請簡師傅介紹旗袍,他立即喜孜孜的,拿出一件又一件:「旗袍就好像一件藝術品,我們會根據客人需要、個性、喜好、膚色而為他們建議使用甚麼布料。」而簡師傅為客人度身時,亦非常仔細:「傳統上海師傅造的旗袍,就是要配合客人的身形,『隱惡揚善』,所以客人的身形一定要記錄得清清楚楚,務求要製作一件,令他們穿得完美的旗袍。」

美華的旗袍仍堅持全人手製作,因此製作過程亦需時:光是縫製,就需約四天時間;但縫製之時,還有不同的工序 – 布料要先洗水,洗至不會再縮水了,再作簡單剪裁縫合;然後客人來試身,再仔細地為根據顧客身型做好標記,方正式縫製,還要製作花花紐都有18款,全部由師傅們親自人手製作。於是,製作需花上兩、三星期,甚至數月。這麼多仔細的工序,要是不喜歡,如何能繼續?


每一針都是人手製作,非常公整


「是啊,所以一定要喜歡,才會做得好!」簡師傅笑道。簡師傅不單喜歡做旗袍,還很喜歡和人交流。客人度完身後和他聊天,結果他拿出一把又一把的糖果餅乾:「不用客氣,隨便食 – 都係客人攞嚟俾我的!」也許當今大家做旗袍都是一件起兩件止,也許顧客「回頭」不多 (雖然口耳相傳推介朋友來買的不少);然而簡師傅卻不乏「回頭」的顧客,送來糖果餅乾答謝他用心製作的旗袍。敬業樂業,又用心製作,自是得到客人的認同。

簡師傅總是笑咪咪的;大概是因為講到旗袍?恐怕是因為簡師傅是個樂觀的人;然而,講到承傳,從他眼中流露出一絲傷感:「唉,沒有年輕人肯入行啊。」要是那些甚麼財經報章,早已大造文章,謂如今年輕人不夠刻苦,不夠敬業樂業,云云;而簡師傅則心水清:「以前生活水準沒有這麼高 – 就是我學師,做幾年有經驗了,慢慢做,都叫做供得起樓養到老婆仔女。而家後生入行?養自己都難。」其實有數得計,一件旗袍才六千元,就算是一個有經驗師傅,就算一個人一個月做兩三件,都不夠二萬元,還要計燈油火蠟和來料;要是學師或未有那麼好經驗的,就更微薄;如今香港百物騰貴,如何生活?



這些旗袍的開領、用的花紐款式都有所不同 
花紐的款式很多,都是師傅隨顧客喜好,按旗袍顏色人手製作
央簡師傅講街不同旗袍的款式,他立刻拿紙畫出來



旗袍
傳統旗袍有很多不同款式,光是領口,已分有圓領、方領、直領、琵琶領、半琵琶領、波浪領等多種;衣袖長短閣窄、裙腳和開叉的長短都有不同,以配合顧客不同喜好和年紀:「年輕女孩子一般會造短袖和較短的旗袍,而較年長的,就會做長袖和長旗袍。」現在訂造旗袍的,多為了特定場合,如婚嫁飲宴等,款式也較高雅,旗袍用料也以較名貴的絲綢或絲絨製作,並配有鑲邊和花紐;而簡師父亦引入近年流行的蕾絲款式和幾何圖案布料供客人選擇,希望為這傳統手藝添上時代感。

這是以現代款式的布料,配上傳統手工製作的旗袍



美華旗袍
地址:香港上環大道西76號 (近荷李活道口)
電話:25436889



***************
旗袍的傳承
簡師傳說現在沒有徒弟學師 – 的確,現在收徒弟難,但當學院盛行,旗袍就換了一個方式傳承。

PMQ內的《新裝如初》 (位於「三匠」內) ,由八十後時裝設計師Janko經營;她是讀時裝出身,因為加入電視台做服裝部,有機會接觸中國傳統衣飾,如旗袍、長衫等,因而愛上;後來拜了師學了藝,學得造旗袍的基本手藝,造傳統旗袍之餘,也按當今市場的需求設計創新款式;由最初以回收布料造成的環保系列得到設計獎項,到今天,店內有不少很適合現代女性不同需要和喜好的款式,例如會有旗袍企領款的淨色上衣,讓未曾穿過旗袍的都較易入手,也方便上班穿著;有出後幅較長的半身款,「可以遮pat pat」。當然,最傳統的款式,也有。




《新裝如初》的中式服裝要比fast fashion 貴些,但設計有心意,用料剪裁俱佳,是可以讓人穿上幾年的衣服。(去上海灘繞一個圈,你會覺得不論是美華還是新裝如初的衣服,都是非常超值,信我。)

只要還有市場,還有一個可以不受過份貴租束縛的空間,就能讓真正喜歡,又有心繼承的年輕人將傳統文人傳承下去 – 而且一路走來也不容易,只是叫「總算有條路」。但最懂得欣賞旗袍的,是外國人,我們還得要「勾結外國勢力」才能維持傳統手藝的市場,繼續將這熱潮「回流」至香港。但其他手藝,有被垂青的運氣嗎?而其他有心的年輕人,進不了PMQ 或JCCAC,要捱貴租捱得住嗎?

無論如何,傳統手藝老師傅值得尊敬和捧場;肯去繼續這文化的年輕人,也需要我們支持。

新裝如初 (三匠) Classics Anew (Three Artisans)
地址: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元創B方座4樓H407室
Unit H407, 4/F, Block B, PMQ, 35 Aberdeen Street, Central
有現成旗袍,或引入旗袍元素的時裝,亦可訂造,需時約兩個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