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令人快樂的眼鏡天地 - 和平眼鏡

和平眼鏡看似和一般的老字號眼鏡看似無異 - 白色的燈光、老式的裝修、「驗眼室」等等。

不過,眼鏡款式似乎要比一般老店要豐富一點,兩旁還有玻璃櫃把眼鏡陳列出來,顧客可隨意自行挑選,非常方便。

但這還不是最大的不同;和平最與別不同的,是他們的老闆娘,鄧太。


走進和平眼鏡,甚麼都是舊的;沒辦法,上個世紀的產品,比現在的耐用得多;舖中設備如是,售賣的眼鏡也如是


鄧太很健談;每次走進去,都不難發現她在和別人在聊天;有次想買太陽眼鏡,和她聊起,結果她幾乎把全店的珍藏全找了出來,逐一介紹。

我本想用「如數家珍」一詞,但「如」字實在不對,因為她的確在數家珍,一件一件的,每件都使她感到自豪。

的確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鄧太收藏的眼鏡,我活了這三十年,看都沒看過;多得她,我見識過以前那些製作精美的花紋/豹紋眼鏡框 - 那可是整條膠由內至外,都充滿花紋;現在的,只是噴膠面於表面而已;回家看看當年朋友贈送的prada豹紋鏡框,原來都只是噴面;賣得再貴的名牌,與六七十年代的古董鏡,手工仍差上一大截。

這花紋眼鏡鏡框的彩花,都是晶瑩通透的,漂亮得很!

鄧太和眼鏡的淵源始於1974年;1974年,和平開業,最初除了眼鏡,還兼賣鐘錶。「鐘錶其實好難做!」鄧太煞有介事地說:「要追款,夠齊,先會有客人幫襯;但我地細舖,邊會夠大舖爭?好多細既鐘錶舖都做唔住啦」是以,開業三年後,專心經營眼鏡業務。

本來也是正常的眼鏡舖一間,但鄧太為人爽直,相識滿天下,很多時有行家因為投資失利結業,或者買手金盤洗手,都會拿著手頭上的貨,來找鄧生鄧太:「本來鄧生唔要架!但我就話:『攞黎啦,攞晒過黎啦!』結果佢地一盒盒眼鏡拿來;好多時都是半買半送,甚至有行家係直頭連錢都唔要,散到貨就得。」不用先驗貨嗎?「佢地好多都係好野黎架,果D買手,行家,都係名廠野先入,質素一定有保證!所以,佢地話俾貨我,我都會爽快答應!」

當年爽快接貨,造就今天豐富的收藏;這些款式,你見過多少?

如泳鏡般的眼鏡,你見過未?
這是英國傳統款式的老花鏡,可摺合,看書時可打開,拿在手上用。


太陽眼鏡鏡片可打開變成普通眼鏡的款式,已買少見少

這種老花鏡筆者實在聞所未聞;有需要時,將鏡片放下當老花鏡;不需時,揭起鏡片,無遮無檔看遠景
咁粗框的眼鏡,一定遮到黑眼圈!

最佳拍檔

老一輩做生意講信用,相信自己合作多年的同行賣的眼鏡質素一定有保證而一下字答應接貨,筆者還可以理解;只是,公然和丈夫唱反調,這一代的港男也不一定能接受,更何況以前?

「我向鄧生保證,一定唔會阻到佢地方;所以收回來的眼鏡,每收回來一盒,我都即時收埋在床下底、閣仔、或舖頭內找些不阻礙工作的地方放!」鄧太作出保證,鄧生也是明白事理的好男人;兩夫妻,至今仍是恩愛非常,合力看舖;開業至今已38年,一個較外向愛和客人打交道,一個較細心穩重,總能給予顧客最適切的意見;就如採訪當日,鄧太負責介紹,鄧生就負責看舖招呼其他客人。

兩夫婦經營眼鏡舖合作無間,生活上也如是:「有時兩公婆一起逛街,迎面而來一個人,我留意到他的眼鏡,就和鄧生講:『喂,呢個人副眼鏡好靚喎!』點知鄧生提醒我:『傻婆,佢副眼鏡係我地果度買架!幾時幾時先黎過!』係喎!我都唔記得咗!」鄧太說得興高采烈,樂在其中,她也許不察覺,講到這段往事,她笑得最甜。

驗眼室的一角,也裝滿放貨品的小盒子;筆者驚嘆之際,鄧太卻說:「這裏只是很少很少!很少很少,!」真難想像,以前全盛時期的境況。

鄧太的「收藏」後來終於有用武之地。八十年代開始,興起「懷舊熱」,有好多人來找舊眼鏡:「最初我都唔識,佢地想搵,咪叫佢地自己開箱自己找啦,有些熟客,我甚至叫佢地上我屋企找....因為好多眼鏡都是收回來的,數量又好多,我都唔得閒全部拆開睇,所以都只係當係普通眼鏡咁賣;但後來有客人提醒,話呢D係好野黎架,我先知。有D賣剩一對兩對,我唔賣喇,要留返做紀念!」筆者聽著,咀已O;現今商人經營生意的模式,是每件貨品都要「物盡其用」,賺得愈盡愈好,賣得比其實際價值要高才是皇道,所以入貨時一定已經清楚其價值,怎會連自己箱都未開就賣;不過,其實現在人情味也比以往薄弱了,像鄧太的收眼鏡故事,現代社會也不可能發生;也因此如是這般的售賣方式,恐怕也只有不拘小節的鄧太才能做到吧?

「有好多記者、明星,都會來找眼鏡;例如做鱷魚淚的潘志文,還有何超、蘇絲黃、泰山、Neil Neil等等,都有來幫襯架!」但相信,最令他印像深刻的,是肥姐沈殿霞。「十幾年前,佢帶住欣宜黎幫襯;黎之前佢打黎問我呢度附近邊度可以上落車,我都認唔出佢把聲;後來佢黎咗,我先知頭先打黎果個係肥姐。」自此肥姐成為熟客,更介紹朋友光顧。

這種起角的鏡框,是肥姐生前最喜歡的款式之一
「石仔架」,粒粒閃石都是人手後期加工,都受不少闊太名人歡迎

這款膠鏡,是何超的心水
李小龍鏡 - 鄧太說,這和李小龍生年愛戴的款式一模一樣

眼鏡店成為明星愛光顧的地方,但鄧太都不會忘卻老街坊的情誼:「我地都開業這麼多年 (38年),好多老客人退休後沒甚麼事做,有時間就下來逛逛,走來和我們傾計。」還有她看著他們長大的年青一輩:「有些客人,由小學已開始幫襯;我一直睇住佢大,而家結埋婚生埋仔,專登帶仔女黎探我地啊!」所以,雖然兩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有條件享兒孫福的鄧太,也不輕言放棄和平眼鏡,除了對眼鏡的熱愛,也因為多年以來和街坊熟客建立起來的那份深厚而長久的情誼。

快樂很簡單


鄧太是個開心的人。

她健談,爽直,最重要的,還是懂得珍惜和人的關係,講到和丈夫、和熟客的關係,最快樂;那些「寶貝」當年輕易賣走了,口講揼心,語調還是輕鬆的。

她也許領悟了一個道理:身外物,不如人。

我們這些「現代人」,總苦惱這苦惱那,嫌這些不足那些不夠,卻不懂得珍惜自己身邊的人,眼前和不同人等的關係。

其實,快樂真的很簡單。

而且這開心還能感染人,筆者這個訪問,實在做得非常開心;多謝鄧太。

***************************************************

順帶一提,懷舊真的真的,不等如老土。

那些眼鏡本身,老土嗎?一點也不!

連鄧太本身也時髦得很。一說拍照,鄧太三兩下手勢,梳頭,繫上絲巾,選好位置,擺上一個有型的姿勢,讓筆者拍照。

很有型,筆者到此年紀有她一半的風韻,仍像她一般快樂,心足矣。



鄧太教你分新舊Ray-ban:

鄧太其中一個重要的收藏,是Ray-ban:

美國制的舊款Ray-ban,多色排開,很有型!

以前Ray-ban的眼鏡款,如今少見

鄧太很喜歡Ray-ban,收藏也豐富;上次來光顧時,她就是向我展示她的Ray-ban收藏,令我大開眼界。

以前的Ray-ban太陽眼鏡都是美國製的,手工較好之餘,鏡框鍍邊的含金量也較高 (因為當年金價比現在便宜得多了!),而且鏡片都是採用博士倫防彈玻璃鏡片,真材實料,一爛就碎,不會變成三尖八角的碎片。

不過,新舊Ray-ban外觀其實相似,如何分新舊Ray-ban呢?鄧太教大家三招分辨新舊Ray-ban.

1. 重量
舊款Ray-ban鏡框鍍邊的含金量也較高,所以就算是最小的一號,感覺也「聚手」;但新款Ray-ban,拿上手感覺輕飄飄的

2.鏡片上BL字樣
舊款Ray-ban鏡片側邊 (近鏡架位) 都有小小的"BL"字樣;新款Ray-ban則是"RB"
舊款Ray-ban鏡片上的"BL"字樣

新款Ray-ban上的"RB"字樣

3. 從高處望下時....

舊款的,在鏡片上方的金屬框上,會刻有"B&L RAY-BAN USA"字樣;新款則沒有。
舊款Ray-ban特有旳"B&L RAY-BAN USA"字樣

新款就沒有了



和平眼鏡
地址:北角英皇道278號炮台山道口 (炮台山B出口轉右行約五分鐘)
營業時間:朝十晚十
售賣貨品:你諗得到的眼鏡,同你諗唔到的眼鏡
開業年份:1974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到辦館裏尋寶去 - 豐昌辦館

喜歡瀝源邨的舊,所以總是不經不覺地鑽了進去,走上平台;然後,每次路經豐昌辦館,都是不其然地被吸引;縱然對面就是佳寶,但每每想買喝的,總忍不住往辦館的方向走去。

今天, 則是被其門前,琳琅滿目的零食吸引著。



中學七年的時光,在石籬度過;猶記得,那時午餐總愛跑去石籬一二三座 (現已拆卸) 中間的美食中心冬菇亭解決,貪其平靚正也;為了省錢,總不會在茶檔飲六蚊杯的凍飲,而是吃畢才到二座樓下的辦館花三蚊買紙包飲品,便宜三元。

猶記得,那時候的那家辦館門前,也是和眼前的這個,差不多的光景,放滿零食;當然食物種類因著時代的變遷而略有不同 ,但都是小包小包,或獨立包裝的,方便零用錢不多的中小學生口痕時購買止痕。

猶記得,那時候的那家辦館裏的那個裝飲品的櫃,也長成這副模樣:


今天在豐昌辦館裏,時光彷彿倒流了十多年;不光是陳設,裝潢懷舊,人情味也濃得很;看店的呂小姐見我們對店內甚麼都很有興趣的,也高興地打開話匣子。

「這兒開了三十多年的了!」這是從她老爸的一代開始就開的,本來開在油麻地,七十年代初搬到瀝源邨附近;後來1975年瀝源邨入伙了,就搬到現址。

「剛開業的幾年,生意最好;後來有了超市,生意開始難做。」 呂小姐說,現址開業後三年,開始出現超級市場;當年的超級市場仍是小型的,尚可競爭,不過後來大超市發展得愈來愈霸道,生意愈來愈難做:「本來初開業時,是老爸七兄弟合資的,但後來一個一個退出了,現在只剩下老爸和四叔,他們對這兒仍有感情,我們才堅持繼續經營下去。」

堅持下去的動力,當然是和老街坊的交情:「好多街坊還是會來幫襯我們;因為大家都是老街坊,有感情啊。」講到街坊,呂小姐一臉的滿足:「有時,一些老街坊沒事就會下來,找我爸聊聊天,順道買東西回去。」不光是她老父,看起來約四十來歲的呂小姐本身也有一種親和力,就算是生客來買煙,呂小姐也宛如老相識般詳細介紹,甚麼煙既便宜又適合女士抽云云,令人感覺舒服。

那光顧的都是年長一輩為主?「都不是;近年也有很多後生的,跟著父母來買過東西後,知道這兒的東西便宜,之前都識自行來幫襯。」的確,筆者在舖內逗留了半小時,來購物的人,真的老中青都有,而且不論老中青都像是熟客,買東西之餘也不忘閒話兩句家常!這是老店的人情味;在超市我們鮮有和店員寒暄,於是自幼就是習慣光顧超市的我們,都不習慣隨便和街坊 (不管是住客或商店的店員) 打開話匣子,閒話家常;鄰舍關係日益疏離,恐怕也和超市帶來的消費習慣不無關係。

而這兒的東西著實便宜,一罐冰凍可樂,才$4.5,比在便利店便宜整整兩元,而且比在筆者念書時的五蚊一罐更便宜!正當筆者O了咀對著凍櫃發呆,呂小姐笑著補了一句:「要是不凍的更便宜呢!」難怪有如此多識貨之人會專乘到此光顧了;而在凍櫃的下一層,一罐生力也才$5而已;我的咀更圓了:「只比來貨價多一點點;還要我花功夫拆箱、放入冰箱....不過有時都不能只顧著賺,當回饋街坊啊!」回饋街坊,那些大超市的宣傳品中老是以此作招徠,但豐昌卻是默默地身體力行,而不需大鑼大鼓到處宣揚;這種做生意手法恐怕是如今宣傳大過天的經濟模式中難以被理解的,但尤幸還有識貨之人。




辛苦過打工

做這份工作,能和街坊打交道,聊聊天,其實還挺舒服的吧?「其實辛苦過打工!」呂小姐以前自己也開過店,也曾做過保安員,近一年才過來幫老父手看店;她說,做保安員比做辦館輕鬆得多。「現在我每天約五時四十分開店,一直做到九時多才收舖。」嘩,日做十五個多小時;而且都不是光坐著,還要安置貨物,點貨埋數等,一點也不容易;猶幸八十八歲的老父仍老當益壯,還有七十九歲的四叔,偶爾會來接一下力,讓她有機會歇一下。

但筆者相信,雖然辛苦,但呂小姐還是為著能守護此店而感到自豪;她看到筆者對辦館內的酒有興趣,就興奮地拿出珍藏的田鼠酒,讓筆者一開眼界:「這田鼠酒,現在很少地方有售了!你看,真的有田鼠在內呢!」




果然沒錯,雖然我們年青一代,對田鼠酒,總是聽見怕怕,覺得核突;但這終究是老一輩的民間醫學智慧:「好野黎架!老人家,女士,多風的話,飲咗即好!」女士?我可以喝嗎?「你不用!生過小孩啦,生了小孩人就多風,飲這個最好!」下次,不妨買支給生完仔的朋友補補佢。

除了田鼠酒此等具藥用功效的酒,豐昌的中國酒的種類還真是相當豐富,平時鮮見的大支二鍋頭,桂花陳酒的牌子,還有甚麼羅漢果酒、陳皮露....總之你說得出和說不出的中國酒,都有,猶如是Watson's cellar的中國酒版:「北佬很喜歡喝這些酒!很多北佬 (新移民) 會來買這些酒,因為有保證,一定係真酒!仲有街坊專乘到我這兒入貨,買返大陸擺酒呢!」


(右方) 是中國酒的部份,種類豐富得很

介紹完酒,看筆者意猶未盡,呂小姐喜孜孜地從櫃底淘出收錢用『大奶罐』。


「這原本是掛在上面(樑上)的;不過最近兒子幫手裝修天花,所以先拆下來方便他工作,待他完成後就掛回去。」這「奶罐」,是一個大鐵罐綁上繩子,另一端就接上一個重物,中間掛勾位置安上滑輪。掛在牆上時,鐵罐會升上,待要收錢時把鐵罐拉下做找贖等,完成後放手,鐵罐又會升回原位;以前辦館都採用這方法放錢,將錢銀置於高處使小偷難以下手,是一個簡單的「收銀機」也。

設計簡單,而且環保;仔細看,這是一個舊式阿華田鐵罐改裝而成,本身也是一件充滿歷史的古董。




老一輩的玩意 - 十五湖

豐昌辦館內煙櫃的下方,還有一個大盒子,裝著一個個筆者從未見過的小盒子。




「 哦,這是『十五湖』!」十五湖?「是一種紙牌,有點像天九,以前在這兒有很多阿婆玩的,現在少了很多。」恐是因為多了警察掃蕩,指她們「非法聚賭」?原委大家也只能靠估了。問到十五湖的玩法,對辦館內的一切盡是一本活字典的呂小姐,終於被考起:「這個我也不會玩,可能要再請教更年長的人吧。」呂小姐也實在是未屆「長者」之齡,筆者不是,同行朋友也不是,此刻碰巧也沒有更年長的顧客出現為我們指點謎津;三個女人你眼望我眼的,相視而笑。

不要緊,就網上尋玩法吧!雖然,有博客作出介紹,但資質魯鈍的太公仍是看不太懂;因此,在此招募會玩此十五湖的能人賢士,如你懂的話,請不嗇賜教,教小妹一兩招吧!

延伸閱讀:
十五湖之釣魚
碰金:最易上手的十五湖遊戲


豐昌辦館
地址:沙田瀝源邨華豐樓平台
營業時間:每天約上午5時45分至晚上9時多
售賣貨品:糧油雜貨,包括散裝米和甚為豐富的中國酒collection
開業年份:上世紀七十年代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秤不離砣 - 利和號

小時候跟媽媽去街市,總不難見到一支支的,一端綁著一個勾或一秤盤,一端綁著一個砣的老式秤:賣菜的、賣肉的、賣魚的、賣燒臘的,都在用。




但不知在那一天開始,街市裏的這些秤,突然都不見了,換上一個個彈弓磅。

「潮流嘛!現在潮流興這種磅 (彈弓磅),就大家都趕潮流!」利和號的「事頭婆」何太說。

潮流不單是因為外型,還因為量重單位 - 老一輩買餸,總以斤兩秤之;但在政府八十年代起積極推行十進制後,十進制應用日益廣乏,年青一輩如我們,對斤兩概念薄弱得很;是以,以十進制作刻度的彈弓磅和電子磅,漸漸成了主流。

也因此,會賣這種傳統秤的地方,買少見少;而專售傳統秤的,更只餘利和號,碩果僅存的一家。

利和號其實不起眼 - 在油麻地上海街,一間間售賣廚房用具的大舖旁,橫街裏的一個很小很小的店面 - 基本上也只不太能算是「店」,因為只是依附牆面而生一個大約只有二十呎的空間;但在這個地產霸權社會肆虐,租金不合常理地暴升的現代社會中,也正因這個不佔舖位的「牆位牌」,不用交稅,只用交牌費,令何太免受加租之苦,仍能繼續經營利和號。



雖不用交租,但經營仍不易;會用秤的人買少見少。「現在還有一些老一輩的人還會用這些秤來賣魚啊,或者廚房稱食材用囉,藥稱都有....都是老一輩用啊,後生的,都不用了。」何太因此豪邁帶霸氣,一字一咀都鏗鏘爽朗,但講到秤文化的命運,暗地裏還是帶一點唏噓。

用足一世的秤

記憶中,小時候的十進制推廣廣告中,不經意地營造了「傳統磅容易呃秤」的印象,總以為現代的彈弓磅,要準確一點,可靠一點。但原來,不然。

「那些彈弓,很快就爛,尤其是響街市,魚欄菜檔,多水嘛,一濕水就易壞!」何太指著店內也有售的彈弓磅說:「最慘是有時壞了都不知道,磅錯了!」

「這些秤就不同,永遠都量到一樣的;而且,你買一個,用到你個孫用都未爛,好襟用的!」何太自豪地說:「這些秤都是我師兄整的!香港製造!」而且用的材料都有名有姓:藥秤用的,是牛骨;味稱用的,是靚的坤甸木;看起來不起眼,卻由用料至手工,都精心製造,比現今那些大型傢俬店愛用的蔗渣木,要強得多。

據何太說,最普遍的秤有三種;首先是味秤,以坤甸木製成,一般用在廚房裏秤食材份量;做蛋糕都可以用

第二種是藥秤,一般用於藥材店;可量範圍更闊;用料也好一點,用上了牛骨。

第三種是金秤,顧名思義是用來量金,手工也較精細,除實用外亦具收藏價值


我看著這一個個的秤發呆了;可以用足一世的物件,在現代香港,早已成了天荒夜談 - 如果物品樣樣都如此耐用,可讓人用足一世,商人又如何做生意,如何交租,如何榨乾消費者的金錢,如何賺盡?於是,物品愈出愈不耐用;雖然單價較便宜了,但換的次數頻繁了,花的錢還不是一樣,甚至更多;還未計因為經常要更換這些物件而造成的垃圾,還有製造期間消耗的地球資源。

更何況,這些表面上簡陋的秤,不止耐用,更內藏不少學問。每一個秤,都有兩至三個「耳」用作平衡點 (即你可放隻手指入去呢),用不同的「耳」時,看的刻度都會不同;一般最輕的由尾(耳) (即愈近秤桿中央的耳) 開始算,然後就是中,最後是頭耳;以藥秤為例,若以尾作平衡點,可量的重量為一分至一兩半;以中作平衡點時,可量的重量為一兩至五兩五錢;而以頭耳作平衡點時,可量的重量則為五兩至一斤。亦即,一條小小的藥秤,可量度由一分至一斤重量的藥,中間絕無留白,而在不同「耳」之間,重叠的刻度也不多,以求可量度的重量更為廣濶,更物盡其用也。


對傳統的執著

但畢竟在這依牆而生的舖頭做生意,也得要面對日晒雨淋;既然經營也不易,何以還繼續呢?弄孫為樂不好嗎?

「唔捨得啊,唔捨得間舖,唔捨得呢個文化就咁冇咗!」利和號至至今已開業八十多年,由何太的父親創立;現年七十三歲的何太,自小已在店裏幫手,直到四十多年前父親離世,就正式接手,獨自打理:「接手是很自然的事,自懂事以來就一直在店裏幫手了,就一直做下去吧!做得幾耐得幾耐!」

但兒女會否接手呢?「冇囉,都冇人肯學!搵唔到食的,又辛苦,仔女都唔肯學;莫講話我的仔女吖,其他人 (行頭) 果D仔女都唔肯學呀」或者有其他人肯做學徒呢?「冇囉, 唔好害人,搵唔到食的。」直爽的聲線中,這次是一點黯然。

利和的事頭婆何太 - 對秤和傳統文化的執著,令人敬佩

我沒有再問下去。只是,秤這文化,恐怕難逃失傳的命運;但畢竟是二十世紀,香港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就算未能拯救,香港人,也能花一點時間,多去了解,這個曾經香港人生活多年,而造就出今日香港的傳統文化嗎?

難道又要待其即將結業的日子,方如夢初醒,一窩蜂地光顧?


秤的使用法教學

利和號所售的老式秤,是難得仍是香港製造的物事;只是,很多人遺忘了,連用也不會用 - 就如筆者,完成訪問後貪得意地買了個秤稱回家,豈料發現,就算是有了何太給了我的「口訣」,仍是不會用;唯有硬著頭皮,回去找她請教:

「哎吔,口訣都給了你,咁都唔識!」咀裏是嘮叨,兩手卻沒有閒著,把眼鏡找了出來,準備教我怎樣用味秤量食材。

 口硬,心中卻放不下拋低你不管,真像家人、老朋友 - 雖然我們也只有一面之緣,這恐怕是我們年青一輩鮮有體會,老香港的人情味吧?

好,進入正題,秤的使用教學。今次以味秤 (主要用於廚房量食材份量) 作示範之用;其他秤的口訣 (即刻度/點數分配) 雖有不用,但使用原理大致相近。

頭先,味秤,一般有兩個耳,分別為頭耳和中 (如用金秤或藥秤則會有尾):


以不用的耳來做平衡點 (即你勾隻手指入邊隻耳),讀的刻度也會不同。如果要量較重的食材 (由八兩至二斤四兩) 的話,就應用頭耳,看的就是「點」的部份:


起點是八兩,每進一點增一兩,如此類推;到大花位就是一斤 (十六兩),到尾就是二斤四兩。

如果要量較輕的食材 (一錢至九兩),就應以中,作平衡點,該看刻度的部份:


由零錢開始,每進一小刻位進一錢,十錢為一兩,到尾就九兩。

筆者量了自己的相機套以作示範。


用了中(耳),看刻度的那邊,此相機套,重七錢也。




店舖資料:

利和號
地址:九龍油麻地上海街345號橫門 (近油麻地地鐵站c出口)
電話:27716471
營業時間:每天約上午10時至2時半,有時至7時 (請先致電確認,以免摸門釘)
售賣貨品:各式各樣的秤、嫁女尺,各式算盤等。
成立年份:上世紀三十年代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網站緣起

太公平素喜歡舊物,喜歡老香港,也念舊。在地產霸權的淫威下,自己的回憶,一點一點地消失淨盡;我不忍心,也因此希望能一盡綿力,在回憶消失以前,把他們統統記錄下來。也希望能一盡綿力,為他們作些些些些微的宣傳之效。

所以,開了一個專門介紹香港老店的博客;希望多和老店的店員或老闆聊聊,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因為他們的故事,都是成就今日香港的一個重要部份,只是往往被遺忘了。

暫時以1981年為界。1981或以前開業的店的故事,都在我搜羅之列。

一個人之力很有限,這網站更新可能會相當慢;如果大家有些相熟老店能提供做訪問,歡迎電郵我,最好帶埋我去吹水 :P,謝謝。
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