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一旗一會 - 和興旗家

旗 – 其實我對旗這件事是沒甚麼概念的,就知道是一些用作紀念品的物事 – 年少時於區議會兒童合唱團工作,每每演出後就會獲頒發一支「紀念旗」。但僅此而已;之後收到的,都是紀念狀,連同一些醜醜的相框。

是以,明明和興旗家就在自己以辦公室不到5分鐘的腳程,就是一直未曾留意;直到最近朋友告知「一旗一會」的活動,走過去,方驚覺此店一直在自己附近。

也驚覺自己是多麼的粗心。

幸好有有心人 – 店主德哥的女兒Nova,央了老爸為大家介紹,找來朋友一同舉行「一旗一會」這個導賞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手造的旗的過程 – 更重要的,是那種質感。而香港還會用人手製旗的店,實在也沒幾間了。




走進店內,尤如把失憶的自己喚醒;其實我真的沒怎麼接觸旗嗎?那些寫上英文的傳統紀念旗 - 明明自己當天身處港大,也見過相若的款式 - 面前的這一面一面的手造旗子,彷彿就是那些年,一種sophisticated 的傳統舍堂/學院精神的象徵。而這種sophistication,隨著現代人對「快靚正」的盲目追求,也漸漸退色。

所以沒有人會懂得欣賞手造旗子,或其他手作的背後,就是欠缺了這種sophistication。我們說要生活,要去享受,花大錢去吃喝;但我們卻遺忘了這個社會,在那個年代曾擁有的,那種優雅,細緻 – 這不是花大錢就能得到的事兒,而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和領會。

我們彷彿已漸漸失去了這種能力。

多得Nova,和她的朋友們,讓忙著於生活裏衝衝衝的人們,能有個停下來的空間,認識一下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傳統,曾經出現過的細活文化。

師傅身後這面旗,喚起我不少昔日記憶



**********************************************

和興旗家開業約五十多年,現在是德哥和達哥兩兄弟經營著,他們是第二代傳人;最初是他們的父親在鄰街一個巷仔,就以一部衣車起家;德哥猶記得,那時六兄弟姐妹就在那兒,幫忙老爸造旗。

這晚為我們示範的,是六兄弟中老么德哥 – 大概是練得一手好字的關係,德哥很有書卷氣,看起來也相當年輕 – 面對著我們這些希望看他一展身手的晚輩,有點靦腆,卻也直率地說:「哇,咁多人望住,好緊張喎。」七分風趣三分真 – 事實上不少手藝的師傅他們一直都是堅忍地學藝,默默耕耘,不是靠高調的曝光,而是靠自己的實力來賺取每一分每一毫 – 這許多年也如是,突然之間要在一群人前示範,被這麼多雙眼睛盯著,就算再熟悉,也會緊張,人之常情。

一面旗看似只有簡單幾個字,但要造好一面旗,所需技巧能甚多:要寫得一手好字,也要把字剪得好,縫紉功夫更是不可或缺。德哥二十歲出頭開始學造旗,猶記得當日還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被父親迫著練字:「每日放學後就要坐著寫字,最初很不喜歡的,阿爸就迫囉,迫住寫,寫幾個鐘!」結果苦練之下,六兄弟姐妹中只有兩位能寫字,德哥就是其中一位,楷書、隸書、草書皆精。但就是不寫電腦字體:「我唔想,我想做返自己」德哥徐徐地說 – 沒有一點憤世疾俗的味道,就很單純的,想堅持自己這麼多年的手藝,也是對傳統的一份堅持 – 想像一下用毛筆寫少女體會是……..當然,要是客人自己打印字體過來,德哥還是可以按著來剪的 – 但請他寫少女體,就可免了。

同時還要學剪字,學用衣車;見德哥現在飛快地就車完一個字,也很快就把字剪好,連挑空的位也剪得絲毫不差;是三十多年的功力,也源於當日的一番苦功 – 這苦功,就是不斷重複的練習:「就一直剪,剪得不好,就再剪,剪到好為止。」

寫字、車字、剪字 - 師傅都駕輕就熟


德哥說,自己最初也不太喜歡造旗,但想到自己「讀書不成」,造旗也是一條出路,就和哥哥達哥一同接下和興繼續經營,結果愈做愈有興趣,就此成了終生職業;只見證了人手造旗業的興盛;六七十年代初開業時環境最好,德哥猶記得當日仍在巷仔:「忙起上來,就算六兄弟姐妹都幫手,都要做到兩點多!」

生意好,自然由巷仔搬入舖:「以前舖面大很多,隔鄰地產舖原本都是我們的。」然而時代變遷,電腦打印漸大行其道,以快速及價廉取勝:「我做這樣的紀念旗,一天做四支,但電腦打印的話,每天可做一百支了!」現在大家就要快,反正租金貴,存放地方有限,寧願用完即棄,明年再造,那誰會在意旗幟的質量?(君不見,樓價租金貴,正在有形無形地,在蠶食我們的傳統文化,還造成不少地球資源浪費啊。)

不在意旗幟的質量,自然不會想到手造旗幟,來光顧的客人也漸少;於是,店面漸漸愈縮愈小,到現在只能容下十多人站著的空間。現在還懂欣賞的,來找德哥的,只有少數醮會的熟客,或是一些懂欣賞的而堅持要手作製品的外國人。

但終歸少數。德哥坦言,有時也感覺唏噓:「當日辛苦學了這些手藝,但現在無人會欣賞。」不過樂觀的他轉頭就道:「不過今日很開心,見到你們,知道自己的手品還是有很多人欣賞!」
 

堅實的手藝,出品自然好;好的出品,該不愁沒人欣賞;只是在這個資訊泛濫的社會裏、只是在這個街坊情誼漸被貴租貴樓磨滅掉的時代,一直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工作的德哥,和其他老師傅們的手藝,卻總是被遺忘。

「要是讓更多人知道就好了。」 - 這也許就是《香港老店》,和其他努力為老店記錄和推廣的朋友們,也堅持下去的原因。

不少老店都有鎮店之貓,和興亦然,以對付會咬爛布匹的老鼠也;此貓害羞,卻也極為食;躲人,卻偏偏又往食物的方向奔去....



**********************************************

製旗步驟


1. 表布:製旗之始,挑好布,裁好形狀呎寸和確定基本設計,就要準備物料;用來作字的布不能太軟,要是太軟,就先用紗紙 (和我們平時磨皮的「砂紙」不同,這紗紙是較輕較薄,某些紙紮舖有售。)表上;先將自家製的漿糊塗上布料,再舖上紗紙,晾乾後即成較挺身的布料。

2. 車邊:然後就是車邊;今次示範的一支迷你武館旗,要把狗牙的邊車上旗身,然後再以白布車上「旗桿位」;這只是車直線,德哥完全無難度,極快完成。



3. 寫字:接著就是寫字 – 就是寫旗上的字的稿;看德哥瞄一瞄車好的旗面,就知道要每隻字要寫多大 - 這可是經驗的累積;然後,落筆,不徐不疾,「合家平安」四個公公整整的大字,就出現在大家眼前。我這一輩鮮有人寫得一手好字,自是驚嘆不已 – 當然,這可是德哥下苦功練成的

4. 剪字:字寫好,就剪;把字稿用大頭針固定在兩層布上,在沿著剪;有些字寫的時候筆劃不相連,德哥在剪的時候就會想辦法令它們連在一起,因為字斷開幾截,後來再拼也較麻煩。




製成品 - 那個「安」字還是師傅示範,叠了八層布剪出來的,厲害!


5. 黏上:然後就把字黏上,先在底部沾上白膠漿液,再黏在旗上;正面做好,就做反面;此時就要開燈膽「影底」,把字形照出來,然後把字的反面貼上去 (就是背面看,字是反的),前後形狀統一。






6. 車字;字黏好後,就要將字車好固定;用上和字同色的線,沿邊車。看德哥三兩下手勢就把筆劃婉延的字車好,還邊車邊告知我們有甚麼技巧 – 何時要停,何時要轉,等等等等...(但我們其實大都目定口呆了)


師傅看似輕鬆地完成製成品 - 背後是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心血


一面看似簡單的旗幟,每一步,都有許多的功夫和學問;這雖不是甚麼投放了數十數百億的儀密器材,但可是師傅們花上大半輩子累積得來的經驗。

不妨在快速的生活中停下來,欣賞一下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傳統,尋回我們失落的sophiscation吧。

和興旗家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 327號
營業時間:上午11時至7時 (現在有一旗一會活動,晚上八時開始,至12月27日,大家可以趁此機會去看看)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旺角老店美食地圖

佔中、佔旺...不論任何公民抗命...不,不止,就算是普通一場運動會、修橋補路等,都總會有人受到影響;今次,太公有份參與這場抗命,不想因為此而令一些原本已受租金困擾的老店經營更困難。

難得不少上街的朋友都很有心,專挑小店老店來光顧;但也許有些不太為人知悉的,或被忽略。太公略盡綿力,簡單整合以下的清單供參考;歡迎各界朋友提供更多旺角區內老店資料,供不論是上街的朋友,抑或不參與的朋友參考,多多支持老店。



1. 中國冰室
地址:旺角廣東道1077A號地舖
電話:2392 782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6:00-19:00
太公小評:繁忙旺角邊皮的一個不當眼處藏著這間冰室,懷舊裝修,街坊食客見面會聊天,人情味濃;食物質素不俗,其鴛鴦冰是無敵,花奶製作,紅豆和蓮子皆夠甜夠淋,好吃!
延伸閱讀:理想的下午 - 中國冰室


2. 廖同合荳品廠
地址:旺角廣東道1067號
電話:2392 929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7:00-19:00
太公小評:
廖同合的荳花荳香在一眾荳品店中算較濃較香,但滑溜度就不太穩定 – 有次上午去吃個凍的就簡真是「嚡口」,但第二次吃熱的就不俗,夠香也夠滑,煎豆腐也好吃。

3. 人和荳品廠
地址: 旺角奶路臣街3號E
電話:2394 777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07:00-20:00

地址:旺角旺角道28號地下
電話:2395 986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00:00-00:00
太公小評:
相對於其他老字號荳品廠,人和不論滑溜度和荳香度都較遜色;但,「鬼叫佢係我荳品廠初體驗」,我都係鐘意食佢;加上與一眾新式甜品店相比,人和的豆花都仲係好食的。

4. 泉章居
地址:旺角奶路臣街33號依利大廈2樓及地下E號舖
電話:2396 067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00-23:45
太公小評:
雖然平時毒L一個去完旺角係唔會去泉章居,一人隊晒成隻雞定成煲梅菜扣肉好?但若在街頭遇上朋友倍感親切又興之所至,都可以一齊去泉章居食個便飯;食物質素不俗,價錢相宜,坐得都舒服方便友儕間擺個龍門陣

5. 奇香冰室
地址:何文田勝利道26號B
電話:2713 320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7:00-20:00
太公小評:其實旺角行去勝利道一尐都唔遠!呢間奇香,老字號,老闆風韻猶存又親切,燴意又好味,又有得點忌廉溝鮮奶,夫復何求?

6. 海景粥品
地址:旺角亞皆老街105號地下
電話:2787 733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24小時通宵營業
太公小評:其實我係未食過,但中學時間唔識食,只識去佢隔離間老麥,結果路過十九幾萬次都係未食過;不過,見佢24小時營業,真係啱晒守夜,半夜冷得你騰騰震時,真係可以去幫襯食返碗粥!

7浩記甜品館
地址:旺角花園街123號地舖
電話:2394 1494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06:30 - 01:00
太公小評:開得夜,宵夜之選;糖水冇得評,但咸豆漿粢飯以香港嚟講算係上選!

8. 富記粥品
地址:旺角花園街104-106號
電話:2385 123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7:30-23:30
太公小評:粥品不俗的,相當香綿,仲有燒鵝粥食;燒味望落也似乎不錯,但我未食過。好處是開得夠夜。

9. 妹記生滾粥品
地址:旺角花園街市政大廈4樓熟食中心11-12舖
電話:2789 019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06:30-15:00
太公小評:比起富記,個人覺得妹記的粥再香綿再美味一點,加上坐在熟食中心食感覺更開揚舒爽,只是收得太早。

10. 大隻佬麵家
地址:旺角黑布街97號地下
電話:2363 283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11:30-10:30;星期日休息
太公小評:之前做電台已有同事推介過,但直到其執笠再光復都未光顧過;於此留名再去朝聖,有去過的網友可補充

11. 榮園麵家
地址:旺角奶路臣街6a號地下
營業時間:不詳,應該都係午晚時間
太公小評:最緊要就腳。(利申: 我未食過)

12. 花園餐廳
地址:旺角豉油街38號榮高大廈地下至2樓
電話:2782 5661
營業時間:不詳,應該都係一般午餐或晚飯時間
太公小評:雖然都算「連鎖」,但畢竟也是老字號

13. 倫敦大酒樓
地址:旺角彌敦道612號好望角大廈
電話:2771 8018/ 2771 611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07:00-23:00
太公小評:輕輕幾步,即可由旺角直達倫敦,單係呢點已夠勁!老字號酒樓,尚有推車仔;點心和食物沒甚麼花巧,但味道實在也夠紮實,性價比相當高。

14. 奇趣餅家
地址:旺角花園街135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8:00-20:00

15. 明華餅家
地址:旺角煙廠街1-3D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07:00 - 12:00
太公小評:唔多講,買餅買包充飢請多走幾步光顧小店!


16. 西門町台灣麵食
地址:旺角通菜街2號鴻光大廈2N號地舖
電話:2332 467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1:30-00:00
太公小評:在旺角區屹立都有相當年頭,食物質素不錯的,都算抵食。

17. 肥姐小食店
地址:旺角登打士街55號4A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4:00-23:00或售完
太公小評:我未常不吃內臟,我估你地熟肥姐多過我熟

18. 深仔記
地址:油麻地砵蘭街97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04:30
太公小評:近油麻地稍遠,但我相當喜歡他的雲吞,湯底也夠清甜;開得夠夜,可作回家前的消夜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青衣天后寶誕

文、圖:Benson



現時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動少之有少,大家第一時間可能只會想起大坑舞火龍及長洲太平清醮,而大家聽過青衣天后寶誕嗎?此活動出奇地在網上廣泛宣傳,吸引不少市民到此潮聖,為何?因為大部份都為食而來!

看見這情境,記起政府在2002年再次重開「上環大笪地」,筆者小時候也曾經逛過,在記憶中非常多街頭小食!最記憶猶新就是椒鹽瀨尿蝦及辣酒煮花螺,雖然現時在大排檔也可品嚐,但這種風味及味道難以尋回。當然這種蚊型夜市不能與當年大笪地比較。

筆者當天約七時多進入青衣戲棚,發現人擠擁湧,進入小吃攤位場地,簡直水泄不通,人龍多處出現,如果想吃小吃的話就要趁早,因為至少要等半小時或以上。







但筆者感覺部份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似乎都為吃而來,變得反客為主,但希望大家多注意青衣戲棚,雖然未能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筆者覺得此戲棚據有濃烈本地味道,可惜現在愈來愈少人入行及少人前往觀賞,很可能因而在未來失傳。




最後當然大部份人(包括筆者)也十分喜歡本地小吃,也希望政府設立屬於香港人的夜市,但希望各位自律保持地方清潔,因筆者最近經過青衣市政大廈旁的空地,情境有點像一年一度的「桂林街夜市」,此話何解?就是活動完結後滿地垃圾,看到這情境只好慨嘆一番。






太公按:平時協助香港老店影靚相的Benson 今次第一次為香港老店撰文,圖文並茂,張張靚相,一於讓諸位大飽眼福,各位看倌請多多支持。

青衣天后誕,作為新西居民的太公,也有去,而且真的是為了吃(宵夜)而去 - 同行朋友是青衣人,一見到這些小販就緬懷不已:天后誕的這些小販,大部份以前在長發擺檔的;以前長發邨每到晚上,就會出現一排「小販陣」,屬街坊宵夜勝地,雖然不是珍饈百味,但款式之多而風味之佳,絕對是窮風流餓快活的鮮活見證;只是,隨著青衣城落成也隨著領匯接手商場,小販區「被規劃」,只見一兩間小食店,昔日虛陷情景,只有於每年一次的天后誕和真君大帝寶誕 (都是同一個月發生),這些小販有機會再出來擺檔,才會出現。

這天后誕和真君大帝寶誕,也許是青衣居民和青衣這些昔日小販每年難得一聚的「七夕」。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逐粒字粒逐粒執 - 記,跟字活朋友執字粒 - 新昇喜帖印務

曾經在台北,去日星鑄字行逛了一圈;一行又一行整整齊齊,分上不同字體和大小的鉛字,何其壯觀。

日星鑄字行是台灣碩果僅存的鑄字行,也在「虧錢苦撐」。在生活節奏更急速的香港,活字印刷的空間更小 - 據「字活」的朋友說,最後一家鑄字行永成鑄字所,早在九十年代已經結業。


「永成鑄字所」以前所出的字版,仍被梁師傅保留著


活字印刷的空間小,但猶幸有一班有心人,組織了「字活」,用心地將已結業的上水大志印刷的活字粒和活字印刷機「救」回來,細心保養再推廣。也許這些物事,到了數碼印刷盛行的今日,已無甚利用價值 - 數碼印刷又快又美觀,誰會用活字印刷?但幸好香港就是有這些有心人,珍重我們曾經擁有的文化,希望為這些被節奏遺忘的物事,多做些推廣。

說起來,我們的生活又何需如此的快呢?

**********************************




位於元朗的新昇喜帖印務,老闆梁師傅怕七月業主會大幅加租,到時不能續約,又捨不得陪伴他們接近三十年的活字粒,於是,未雨綢繆,請「字活」的朋友先行.幫手搬走字粒;「字活」在網上徵義工,太公也就此去應徵,體驗半日執字粒生涯。

看起來不大的英文架,要執出字粒都要花時間

我的任務是將英文架上的字粒逐格執下來,分開每格劃分包好,做好記認是那一格執出來的;那個英文架大約只有3呎乘2呎大,但執起上來絕不簡單;字粒一粒一粒,很小,因為很容易損壞,要handle with care,跌一跌隨時撞崩,所以最穩陣還是逐粒逐粒執出來放上「字的」(是用來放執出的字粒,熟手師傅往往執字落字的時已成文)。

不執猶自可,一執方發現自己還是太習慣急速的節奏;要逐粒逐粒執真的很花時間很花功夫,不如一次執兩三粒?但字粒實在小,一次執幾粒,很容易跌落 - 這些字粒可是丟失損壞了,就少一個,不能重造 (如前所述,香港最後一家鑄字行早已結業) ;最後,還是乖乖地投降,逐粒逐粒慢慢執。

中英文常用字粒,連電話符號也有,很可愛吧!


這一刻,方察覺自己耐性其實很少 - 是我們都好像沒這樣的耐性 - 我們都被這個社會調教成講求效率,速度,不經不覺地,然後,會嫌執字粒、或是一些人手造的物事太慢太慢。恐怕,是一個又一個「被調教了」的自己,造成這些傳統手藝的沒落。

逐粒逐粒執字粒時,方深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如這些精緻的字粒,每次都可能有不同效果的活字印刷,得要慢,放慢腳步,才能體會。

我們的生活,其實不用那麼快吧?

**********************************

店內兩位梁師傅坐鎮,分別是四兄弟中的老三和老四;早年跟從大哥二哥入行,大哥二哥可以在荃灣的印刷廠工作,然後老三老四相繼入行,再之後,在元朗找到舖位開了自己的印刷店 - 「新昇喜帖印務」,梁師傅們都記得,那是1985年,開業,近三十載了。現時大哥和二哥相繼退下火線,老三和老四仍留守在新昇。

梁師傅說,初開舖時還有行活字印刷,所以留有不少活字,印咭片印喜帖印收據 - 連那些空格,都是用活字字粒印出來的 - 九十年代時,還流行用圖案咭片作底,再印字上去作咭片呢!

咭片的花款,都好有型啊


但近十年已少人用活字印刷,非常的小:「慢吖嘛!而且執字粒好傷神架!」加上因為字粒耗損,或會出現不均勻的現象,客人或許會不滿意,不過,「用活字印刷,會有些手感囉!」梁師傅笑道。

又是因為「被調教了」 - 我們除了被調教成講求效率,也被調教成要完美、要穩陣,不能容一點的小瑕疵 - 於是,活字印刷縱有手感,也漸不受我們這班「被調教了」的消費者歡迎。

對哦,我們的生活又何需如此的完美呢?一些小瑕疵,也許會成為生活上的一些小驚喜!

**********************************

執一小格的字粒,至少用上20分鐘;那以前要執成份報紙那豈不要用上一整天 (也執不完?!)....梁師傅說,以前執報紙字粒,有好多人執,每人分上一篇報導分頭去執 - 大家都熟手,知道要的字放那裏,合力分頭去做,好快就執好一版 - 嘩!對我們來說,要排得整齊已不易,幾分鐘就執好篇文,實在是神似其技!

不過執字粒傷神,那沒有後生入行嗎?順口就問出來,但想想自己這問題也多餘,有人入行就不止是兩位梁師傅坐鎮 - 更甚的是字粒現已經少用了。當其中一位梁師傅正帶點唏噓嘆一口氣時,另一梁師傅興奮地拍照,開心地道:嘩!好呀,有好多後生仔女幫我哋手執字粒,有咁多靚女幫手呀,真係好呀,哈哈!」開心的語調,頓時令室內氣氛又活潑起來。

也許,在整個社會「被調教」成講求速度,追求完美之時,要年青人入行以活字印刷糊口,實在困難;但猶幸還有一班有心的年青人,在別人眼中或許是傻子,願意盡自己一分力,保存這些陪伴師傅多年的字粒,努力將活字文化傳承下去。

感激梁師傅們守住活字印刷文化多年,也感激「字活」的朋友,努力將這個對人類文化發展相當重要的文化,保存下去,也藉著不同的活動,推廣予更多的朋友認識活字文化。

梁師傅與活字印刷機合照

這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啊!


看著梁師傅的得意之作 - 一些空白單據  - 這些單據總是平平無奇,看似垂手可得,但其實,都是不少印刷師傅們努力的成果。

是時候放慢腳步,學會欣賞更多 - 更多因著走得太匆匆而被忘卻的物事,和人情。



新昇喜帖印務
地址:元朗西堤街泰豐街交界
開業年份:1985



延伸閱讀: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好好做洋服,好好活下去 - 好好洋服

文:太公
圖:Benson

這是幾個月前做的訪問;去年年尾不斷地發生了一些又一些的事,沒時間靜下來把鍾老闆的訪問好好寫下;是的,好好洋服的訪問,得要好好地寫下。

***********************************



好好洋服,對我來說,一直都是如此的吸引;充滿六十年代風的招牌,帶點新藝術 (l’art nouveau) 風格的字體,在這個招牌文字風格已開始規律化和走向高科技的世代,這種老式招牌特別的起眼;只是,這似乎是屬於男人的地方 – 是的,堅過石堅,這些年來的真的在好好洋服外繞過無數次 – 怎也看不到他們展示女裝;央男性朋友下次去做西裝時找我同行,方驚覺,這年頭,會花上幾千元走去訂做西裝的人,幾近絕種。

幸好有新加入「香港老店」的Benson同行,成功聊得老闆聊天;鍾老闆,總是笑面盈盈,中氣十足,聲如洪鐘,頸上掛著軟尺和眼鏡,正正就是一副老裁逢的模樣。




「唉,天意難違呀,我註定是牛命,好似牛咁做!」鍾老闆微笑中帶感慨;的確,鍾老闆1963創立了好好洋服,至2003年,剛好50年;鍾老闆就由23歲做到73:「以前剛開舖,我哋五個一齊玩開的後生仔走去對面街另一家洋服店;老師傅識睇相,一睇就話我眉毛下垂,牛命,會做到死。」

鍾老闆不服,走去剃了眉腳,以為會轉運,結果發現天意難違:「而家咪又要繼續做,其他四個佢都講中晒架!」

也許鍾老闆的「牛命」造就了大家的福氣 - 至少我們還能選擇去做一套質料上乘的西裝;如果不是他的「牛命」,也許好好早就結業;在開業之初,正值戰後香港發展之時,穿西裝是潮流和身份的象徵,人人都要有一套,上至有錢人,下至搬運的「咕喱」都有一套:「你哋唔好笑大陸人著西裝耕田,其實六十年代的香港,咕喱都係著西袋開工咋!每個地方發展時,都會經歷類似的階段。」

那是每個男人都至少有一套西裝傍身的年代,而且因為西裝「出鏡率高」,大家都不會吝嗇多花一點錢去造套質料和手工俱佳而「襟著」的西裝;是以,當時生意大旺,最高峰時期,養了五六十個師傅幫手做西裝,平均每人兩天做起一套,一個月可以做百幾二百套西裝。



到了八、九十年代,時代轉變,咕喱不再穿西裝,但至少大部份白領行業仍要求員工穿著西袋上班,至少去飲宴出席正式場合大家仍需要一套西裝傍身;西裝,出鏡率仍是高,對西裝的要求也高。訪問期間,碰上熟客鄧生來訪;鄧生四十來歲,剛出來社會工作就正值九十年代,他說,當年,賺到錢,幾個同事就一同去找鍾生做西裝;大家肯花錢做西裝,因為一套質料靚又合身的確令人多生幾分敬意;那些年,做trading 都仍規定要穿西裝,今天已不然。



西裝漸漸失勢,何止於職場?今天,連去飲的穿著也日益隨便;筆者第一次去飲時還盛裝出席,結果幾近全場牛記力壓,正式的裝束已變得不入流;西裝,漸漸失去展現的舞台。

更致命的也許是 fast fashion 文化的盛行,連西裝也沾上這一點,庸俗而浮誇氣息,大家寧願買套便宜一點看起來新鮮的而不計較質量,穿壞了不如買一套全新的還可以順手轉款。有誰還有去花幾千元訂造一套西裝?誰會在乎料靚合身襟著手工好?

也因此,現在好好洋服也實在難以吸引後生仔幫襯;主要還是靠做熟客生意 - 但實在,多也做不來,師傅也只餘幾個,不少都已過生,也沒有年青人肯入行 - 既少年青人樂意花錢做西裝,又何以會有想去做西裝的興趣?

不過別以為去這些老店做西裝一定老土:筆者在好好洋服店內,發現一本2011年日本西裝雜誌;有好師傅,一定可以造得出絕不老土的新款西袋;而且襟著;熟客鄧生幫襯了廿幾年,廿幾年前幫襯鍾老闆造的西裝仍在,身上那套也是好好出品,仍是非常畢挺,也不覺老套。只是身型有變,找鍾老闆小修小改,鍾老闆也樂於幫助,順道聊聊天。



一場來到,鄧生也多造一套西袋替換;四季料,亦即四季都可穿,歐洲靚料,靚手工,相信至少又可穿個十幾廿年。

大概那一代的人,對出品還是有執著;好好洋服店內的桌椅和各項裝修,都是開店沿用至今;要那個年代對出品的執著,才能造得出「五十年不變」;如今,出品耐用再沒有市場:「你做尐嘢咁靚,邊有生意吖?」當今社會,商品以「不耐用」來增加需求;商人贈個盤滿缽滿,但對消費者對環境來說,真固是福?

鄧生新造的西裝,索價八千八百多一套;除開,絕對比那些二三千蚊一套但只能穿幾年的超值;但現在還有誰會識貨買一套耐穿的?

好好洋服用的西裝料,不是意大利貨,就是英國貨


人生

問鍾老闆如何入行,彷彿這問題是多餘的:「要搵食,要搵食乜都要試吓;以前鄉下屋企都係做裁縫,所以開舖造西裝囉!」

高峰期五六十個師傅;幾十年,師傅一個個漸漸離開人世;「剩返幾個!都年紀大了,攞緊『阿爺』錢!」相識幾廿年,是朋友嗎?別看鍾老闆平日笑面盈盈,講人性,卻又是真實得很,一語中的:「中國人,養唔熟架!邊係朋友吖!」淡淡然。活這許多年頭,看透人性,才講得出這一句話;但對吾等後輩而言,一生受用。

年輕的鍾老闆

別看鍾老闆還是中氣十足,在收銀機對上,看到幾排的藥;這都是鍾老闆每天都要吃;近年病魔常來訪,雖能成功擊退,但每戰畢一場,每次吃藥清單上又多了幾項。

「但都要繼續做架!牛命!」鍾老闆笑著說。

鄧生也差不多時候離開;離開時,鍾老闆不忘多提一句:「多陪伴家人啊!」

語調輕鬆,卻在眼神中流露無盡關切;鍾老闆雖然看破「中國人養不熟」此道,但還是堅持要待人以誠,從七十多年積累出來的人生經驗,勸勉這位,也相知了廿多載的客人。

去好好造西裝,不是只得到一件貨品;更重要的是,去重新感受那一代與店主與顧客的互動模式 - 這都是我們如今社會缺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分享。



好好洋服
地址:油麻地眾坊街七十一號地下
電話:27800104
開業年份:1960年代
業務範圍:訂造各款西裝西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