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一旗一會 - 和興旗家

旗 – 其實我對旗這件事是沒甚麼概念的,就知道是一些用作紀念品的物事 – 年少時於區議會兒童合唱團工作,每每演出後就會獲頒發一支「紀念旗」。但僅此而已;之後收到的,都是紀念狀,連同一些醜醜的相框。

是以,明明和興旗家就在自己以辦公室不到5分鐘的腳程,就是一直未曾留意;直到最近朋友告知「一旗一會」的活動,走過去,方驚覺此店一直在自己附近。

也驚覺自己是多麼的粗心。

幸好有有心人 – 店主德哥的女兒Nova,央了老爸為大家介紹,找來朋友一同舉行「一旗一會」這個導賞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手造的旗的過程 – 更重要的,是那種質感。而香港還會用人手製旗的店,實在也沒幾間了。




走進店內,尤如把失憶的自己喚醒;其實我真的沒怎麼接觸旗嗎?那些寫上英文的傳統紀念旗 - 明明自己當天身處港大,也見過相若的款式 - 面前的這一面一面的手造旗子,彷彿就是那些年,一種sophisticated 的傳統舍堂/學院精神的象徵。而這種sophistication,隨著現代人對「快靚正」的盲目追求,也漸漸退色。

所以沒有人會懂得欣賞手造旗子,或其他手作的背後,就是欠缺了這種sophistication。我們說要生活,要去享受,花大錢去吃喝;但我們卻遺忘了這個社會,在那個年代曾擁有的,那種優雅,細緻 – 這不是花大錢就能得到的事兒,而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和領會。

我們彷彿已漸漸失去了這種能力。

多得Nova,和她的朋友們,讓忙著於生活裏衝衝衝的人們,能有個停下來的空間,認識一下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傳統,曾經出現過的細活文化。

師傅身後這面旗,喚起我不少昔日記憶



**********************************************

和興旗家開業約五十多年,現在是德哥和達哥兩兄弟經營著,他們是第二代傳人;最初是他們的父親在鄰街一個巷仔,就以一部衣車起家;德哥猶記得,那時六兄弟姐妹就在那兒,幫忙老爸造旗。

這晚為我們示範的,是六兄弟中老么德哥 – 大概是練得一手好字的關係,德哥很有書卷氣,看起來也相當年輕 – 面對著我們這些希望看他一展身手的晚輩,有點靦腆,卻也直率地說:「哇,咁多人望住,好緊張喎。」七分風趣三分真 – 事實上不少手藝的師傅他們一直都是堅忍地學藝,默默耕耘,不是靠高調的曝光,而是靠自己的實力來賺取每一分每一毫 – 這許多年也如是,突然之間要在一群人前示範,被這麼多雙眼睛盯著,就算再熟悉,也會緊張,人之常情。

一面旗看似只有簡單幾個字,但要造好一面旗,所需技巧能甚多:要寫得一手好字,也要把字剪得好,縫紉功夫更是不可或缺。德哥二十歲出頭開始學造旗,猶記得當日還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被父親迫著練字:「每日放學後就要坐著寫字,最初很不喜歡的,阿爸就迫囉,迫住寫,寫幾個鐘!」結果苦練之下,六兄弟姐妹中只有兩位能寫字,德哥就是其中一位,楷書、隸書、草書皆精。但就是不寫電腦字體:「我唔想,我想做返自己」德哥徐徐地說 – 沒有一點憤世疾俗的味道,就很單純的,想堅持自己這麼多年的手藝,也是對傳統的一份堅持 – 想像一下用毛筆寫少女體會是……..當然,要是客人自己打印字體過來,德哥還是可以按著來剪的 – 但請他寫少女體,就可免了。

同時還要學剪字,學用衣車;見德哥現在飛快地就車完一個字,也很快就把字剪好,連挑空的位也剪得絲毫不差;是三十多年的功力,也源於當日的一番苦功 – 這苦功,就是不斷重複的練習:「就一直剪,剪得不好,就再剪,剪到好為止。」

寫字、車字、剪字 - 師傅都駕輕就熟


德哥說,自己最初也不太喜歡造旗,但想到自己「讀書不成」,造旗也是一條出路,就和哥哥達哥一同接下和興繼續經營,結果愈做愈有興趣,就此成了終生職業;只見證了人手造旗業的興盛;六七十年代初開業時環境最好,德哥猶記得當日仍在巷仔:「忙起上來,就算六兄弟姐妹都幫手,都要做到兩點多!」

生意好,自然由巷仔搬入舖:「以前舖面大很多,隔鄰地產舖原本都是我們的。」然而時代變遷,電腦打印漸大行其道,以快速及價廉取勝:「我做這樣的紀念旗,一天做四支,但電腦打印的話,每天可做一百支了!」現在大家就要快,反正租金貴,存放地方有限,寧願用完即棄,明年再造,那誰會在意旗幟的質量?(君不見,樓價租金貴,正在有形無形地,在蠶食我們的傳統文化,還造成不少地球資源浪費啊。)

不在意旗幟的質量,自然不會想到手造旗幟,來光顧的客人也漸少;於是,店面漸漸愈縮愈小,到現在只能容下十多人站著的空間。現在還懂欣賞的,來找德哥的,只有少數醮會的熟客,或是一些懂欣賞的而堅持要手作製品的外國人。

但終歸少數。德哥坦言,有時也感覺唏噓:「當日辛苦學了這些手藝,但現在無人會欣賞。」不過樂觀的他轉頭就道:「不過今日很開心,見到你們,知道自己的手品還是有很多人欣賞!」
 

堅實的手藝,出品自然好;好的出品,該不愁沒人欣賞;只是在這個資訊泛濫的社會裏、只是在這個街坊情誼漸被貴租貴樓磨滅掉的時代,一直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工作的德哥,和其他老師傅們的手藝,卻總是被遺忘。

「要是讓更多人知道就好了。」 - 這也許就是《香港老店》,和其他努力為老店記錄和推廣的朋友們,也堅持下去的原因。

不少老店都有鎮店之貓,和興亦然,以對付會咬爛布匹的老鼠也;此貓害羞,卻也極為食;躲人,卻偏偏又往食物的方向奔去....



**********************************************

製旗步驟


1. 表布:製旗之始,挑好布,裁好形狀呎寸和確定基本設計,就要準備物料;用來作字的布不能太軟,要是太軟,就先用紗紙 (和我們平時磨皮的「砂紙」不同,這紗紙是較輕較薄,某些紙紮舖有售。)表上;先將自家製的漿糊塗上布料,再舖上紗紙,晾乾後即成較挺身的布料。

2. 車邊:然後就是車邊;今次示範的一支迷你武館旗,要把狗牙的邊車上旗身,然後再以白布車上「旗桿位」;這只是車直線,德哥完全無難度,極快完成。



3. 寫字:接著就是寫字 – 就是寫旗上的字的稿;看德哥瞄一瞄車好的旗面,就知道要每隻字要寫多大 - 這可是經驗的累積;然後,落筆,不徐不疾,「合家平安」四個公公整整的大字,就出現在大家眼前。我這一輩鮮有人寫得一手好字,自是驚嘆不已 – 當然,這可是德哥下苦功練成的

4. 剪字:字寫好,就剪;把字稿用大頭針固定在兩層布上,在沿著剪;有些字寫的時候筆劃不相連,德哥在剪的時候就會想辦法令它們連在一起,因為字斷開幾截,後來再拼也較麻煩。




製成品 - 那個「安」字還是師傅示範,叠了八層布剪出來的,厲害!


5. 黏上:然後就把字黏上,先在底部沾上白膠漿液,再黏在旗上;正面做好,就做反面;此時就要開燈膽「影底」,把字形照出來,然後把字的反面貼上去 (就是背面看,字是反的),前後形狀統一。






6. 車字;字黏好後,就要將字車好固定;用上和字同色的線,沿邊車。看德哥三兩下手勢就把筆劃婉延的字車好,還邊車邊告知我們有甚麼技巧 – 何時要停,何時要轉,等等等等...(但我們其實大都目定口呆了)


師傅看似輕鬆地完成製成品 - 背後是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心血


一面看似簡單的旗幟,每一步,都有許多的功夫和學問;這雖不是甚麼投放了數十數百億的儀密器材,但可是師傅們花上大半輩子累積得來的經驗。

不妨在快速的生活中停下來,欣賞一下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傳統,尋回我們失落的sophiscation吧。

和興旗家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 327號
營業時間:上午11時至7時 (現在有一旗一會活動,晚上八時開始,至12月27日,大家可以趁此機會去看看)

1 則留言:

  1. 看到這些旗、想起新界各種節日活動時都豎起大量慶祝旗幟,加上傳統花牌、牌匾、這些香港老店要保存下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