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老人、老店與老邨 - 好美味麵包店


 

星期天,踢足球常走過啟業邨。這條31年歷史的舊邨近日走進傳媒的眼內,原因跟和樂邨、華富邨一樣,都是年老但健康的公屋,卻成為政府覓地建新公屋的目標,坐在冷氣房的高官望着一幅幅劃滿數字和線條的平面規劃圖,地積比太低,多住點人,重建。多少伯伯離開家園,多少婆婆失去熟悉的生活,三年、五年,就算有重建後回來的誠諾,有多少人能兌現呢?

  舊式商店群 

假期的傍晚,邨內盡是老人悠閒的下棋和看馬經、戴着頭巾的南亞婦人和可愛的巴基斯坦小孩跑來跑去,偶而少女過場,頗為觸目。香港商場都一式一樣,生氣全無,有趣的多是舊式公屋商場,或許稱為無冷氣的室外商店群更恰當,像南山邨、啟業邨,舊式的商場,它們將休閑空間、綠化花圃和商店有機結合,沒有現在商場硬生生把人規管到銷費點,靠着設計,如把椅子成為食肆獨家供應,引導居民成為顧客。啟業邨商店群中,椅子可乘涼、桌子可下棋,空地是小孩追逐踢波的小公園,跑累了,走兩步到大排檔買一樽汽水,每位居民賦予空間的意義,不是發展商告訴我們這裏該作甚麼事。

   

邨內舊店林立,依舊還有開着電視的電器舖。下午六時半,街坊一齊看着電視中的梁振英,城市論壇立時開展,幸好這裏沒有主持,可以粗口橫飛,「呃細佬」、「講大話」,避過法律的審判,也免不了街坊的洩憤。  

做餅乾的麵包店 

除了電器舖,最矚目莫過於麵包店,「好美味麵包店」,一個高調而簡單的名字,盛載着70、80年代,物質開始豐盛前的樸實,簡而精,沒有修飾,卻字字珠磯,名符其實。店面也如此,沒有裝煌,麵包櫃配上潔白方瓦砌成的牆身,燈火通明,沒有特別之處,店子賣點只是食物和老闆娘。 他們的食物怪異,卻平凡。平凡的是種類,不外乎波蘿包、丹麥卷,最有趣反而是常見的餅乾,梳打餅,平時在超市多買一包包的梳打餅,原來從前是麵包店的產物,新鮮香脆的梳打餅配上麥芽糖,有如那些年的Godiva名貴朱古力,想重溫這味道,啟業邨才可幫到大家。怪異是波蘿包,他們的波蘿包跟其他店一樣,用上砂糖、雞蛋、麵粉與豬油烘製波蘿皮,賣12元,奇貴的波蘿包?是奇抵才對,這波蘿包像筆者的頭般巨大,可吃二天,這店的麵包大多以巨大見稱,連丹麥卷也長近30厘米。這可能跟從前工人家貧,麵包當主食,必須大件夾抵食,不像現在麵包店賣精緻和美觀。想吃再怪異一點的東西,這裏有真正波蘿包,波蘿作餡料的包,體積小一點,只有一般麵包的兩倍。
  圖按︰特大的波蘿包和花生與紅豆糯米糍,也較一般的大,紅豆不甜,有豆香,而花生味更有原粒花生,餡料特多

  老闆娘的生招牌

對比食物,熱情的老闆娘是鎮店之寶,最愛跟顧客談天說地,工多藝熟,不是做麵包,而是推銷,三句不離讚花香。店子最拿手是蝴蝶酥,為何拿手,看老闆態度可知曉,用上15分鐘勸說我買四塊,才10元的蝴蝶酥,用盡各式好話,「買給媽媽吃,她肯定開心」、「蝴蝶酥放幾天還香脆,每天自製」,見她的落力心也感動了,這10元像買下半島酒店的名貴甜品與尊貴服務。實話實說,蝴蝶酥滿載牛油味、鬆化、帶點蛋香,遠超2.5元的享受,新鮮自製,絶不像盒裝的連鎖店出品,偏硬而只有砂糖味道。問她如何做麵包,會自豪說:「有外面的人幫我訂了五十個三文治」、「我們也會免費送麵包給教會,派給有需要的人」,語言藝術、還是雞同鴨講都不要緊,最緊要大家滿足和開心。花上30元,滿載而歸,為何大讚老闆娘?我承認收了賄賂,臨離開店子時,她請我吃一塊柔軟和甘香的雞仔餅。 老闆娘說起自家製作,眉飛色舞,開顏逐開,談起生意,還可以。但跟各店主一樣,最怕依然是領滙。加租,加租,加租之餘,還有可能不續租。老人邨,店主都無欲無求,只為過平淡的生活,周邊店子都在裝修,大班麵包、大型快餐店在快將降臨等等。明白為何幾年間,領滙股價由14升至40元。望着那12元的特大波蘿包,心想小店無論如何運用語言藝術,落力銷售,也不如領滙有近3倍的價值提升。

 

  圖按︰鳳凰卷,包着花生、椰絲很傳統和香口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一間餅舖養大八個仔女 - 仁利餅家


最近和同事說起一個話題,「賺盡」。

香港這社會是生病了,每個人,不賺盡,彷彿是罪。在股票市場想要賺盡、做買賣想賺盡、甚至去街市買菜一蚊幾毫都要講價講盡。

也許是沒辦法,大財團賺盡,地產商賺盡,瘋狂加租卻又對員工吝嗇;迫得做小生意的人也得要賺盡才能交到租,迫得打工仔也非得要找些機會賺到盡一盡,才能安心於這社會中找到立一足之地。

但,非得要事事賺盡,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嗎?


****************************************************

仁利餅家,座落於粉嶺軍地。



論交通,其實一點也不方便;得要在粉嶺再轉小巴才能到軍地;到了軍地,也得找一輪;尤幸村民都很友善,不消一會,我就站在仁利餅家的門前。

進去之前,筆者還猶豫了好一會;因為,從外頭看,感覺還真像一間雜貨店。

現在的仁利還兼賣糧油雜貨方便街坊


「方便街坊嘛!自從十多年前街市冇咗之後,我哋就賣埋糧油雜貨...唔使佢吔下下出去買吖嘛,交通咁唔方便!」仁利的事頭婆傅太說。

尤幸,櫃台前放了這幾個玻璃餅罐,筆者確定沒走錯地方


見證歷史

仁利可謂見證了粉嶺軍地一帶的變遷;六十年代初開業時,軍地一帶工廠林立;人多,自然也興旺;據傅太說,仁利對出空地有街市,茶樓多間,人流極旺!「連匯豐都有一間!」吓?匯豐?「是啊,匯豐銀行吖嘛!就響後面轉角位!」如今軍地放眼望去都只是一些居民,居民不多,遊人也少,實在很難想像居然在這兒曾經一間匯豐銀行。

「那時後面還有很多農場!」傅太向外指了指;對出,有個「軍地蔬菜產銷有限責任合作社」,即菜站:「以前呢個菜站好旺的,好多菜攞嚟秤,亦都好多人黎攞菜....每日要秤足三次架!」如今,農業式微,合作社雖仍在,但已沒有蔬果交收;而自九十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工廠北移,軍地一帶的工廠一間一間地搬走,也愈來愈多居民遷出;現在居於軍地的,以老人家為主。

以前街市的住置,現在都泊滿車了


仁利最光輝的時間,也是六十年代:「那時好忙的,我們做西餅、唐餅、還有麵包;除了在自己舖頭賣,還要送去軍地、坪輋、孔嶺的街市和茶檔,好忙的。」隨著九十年代工廠北移,生意漸漸少了,但尤幸兒女已一個個出身,經濟壓力已不那麼重。

一間餅舖養大八個仔女

講起仔女,傅太最滔滔不絕。

「八個仔女,個個都大學生!有些去了外國,有些留在香港;中秋節要做月餅,忙,仔女就一個個輪著來幫手」仔女生性,不用兩老為他們生活擔憂,而且還會回家幫忙,難怪傅太說到兒女,就一臉自豪。

兒女的成長也見證了軍地的歷史:「以前邊有幼稚園!佢地都係響祠堂度返學;之後小學,就係去後面果間學校 (筆者按:軍地公立學校),八個都係果度讀!以前果度好多人返學架,啲課堂好靚.,好學校黎架!我地八個仔女都讀到大學吖....冇囉,而家啲後生的都搬走晒,都冇人讀,學校都冇辦了。」的確,隨著居民遷出,區內適齡學童愈來愈少,就算後來多了新移民遷入,但他們都寧願選擇市區的學校而不屑念本區的學校。結果,軍地公立學校難逃被殺校的命運。

筆者八卦,順道走入去 軍地公立學校一窺究竟。雖然,事頭婆老是說:「唉,都生晒雜草了,有咩好睇吖。」但對那個總是在市區上課的筆者來說,有這麼一個匿大的操場,不用背著書包拾級而上就可直達的課堂,也足以令人羡慕。



兒女上學的地方都在村內,自然要煩心的事都少了:「這麼近,上下課都自己來的,不用送!...我們要搵食,那有像現在的父母般,送到校門口?真的沒空哇!」以前做小孩,那有現在般矜貴;因此,兒女們除了自己上下課,落舖幫忙,也是指定動作:「幫手包裝、送貨....都要做!以前生活艱難嘛!其實他們已算幸福,如果家裏是種田的,還要幫手落田鋤地,那就辛苦得多!」

說著,傅太還喜孜孜地告訴筆者:「他們的零用我也不用操心!他們自己找到補習,賺零用自己花....我都不用理他們,他們自己處理,多勞多得嘛!」八個兒女,個個生性,難怪傅太如此高興,如此喜歡和人分享兒女經。

當然,這是因為傅生傅太對兒女教導有方。但我相信,還是因為好人有好報。


賺盡?不如益下街坊!

傅生今年已屆七十八,傅太也已七十二;兒女都長大成人,能照顧自己;連於此工作多年的葉師傅都六十多,也是兒女都出身,不用供養;所以,大家都可以以半退休狀態經營餅店;

「仔女本來勸我們不要繼續經營的。」的確,七十多歲人,傅生也受腳痛之擾,反正兒女事業有成能供養父母,不如享享清福?「但好多街坊熟客唔捨得我地的餅!特別係中秋月餅!所以我地會堅持,做得幾耐得幾耐!」

而且,真材實料得來,也真夠便宜。雞仔餅的南乳豬肉比例比坊間賣的,要多得多;而咸蛋酥皮蛋酥,比坊間的大件頭,每個也只售五元!

「係啊,反正,我地又不缺甚麼錢。」是的,仁利是自家物業,沒有租金壓力:「而且仔女大了,不用再供他們;我們兩老又使得幾多呢?葉師傅都係兼職做,夠出糧夠我地基本生活就好了,當益街坊啦!」

開業五十一年,傅生傅太就是秉乘這個「夠用就好」的生意之道,不用賺盡,夠用就好,寧願少賺一點錢,改賺和街坊鄰里的關係;八個仔女,也如是可以養大,供到上大學;反觀現今的大財團大商家,大老闆鮮有直接和顧客接觸,沒有人情的概念,於是就肆無忌憚地賺到盡一盡....這是出於他們的需要,還是貪婪?



幕後功臣


仁利的老闆傅生傅太較少親手落場做餅;主要出手的,是和傅家合作多年的葉師傅。

「做咗幾耐?唔記得囉,邊記到吖!」訪問期間,碰巧葉師傅在廚房做雞仔餅,邊回答筆者的問題,手沒有閒著,不斷熟練地把南乳加上肥豬肉加上芝麻的饀料,和一粒粒的麵團捏在一起。「我廿幾歲開始做餅....而家?而家六十幾歲了!」



葉師傅二十多歲先在九龍學整餅,之後加入仁利,一做就做了四十多年「嘩,佢最初入黎做時,未娶老婆,做到娶咗老婆生埋仔,仔都娶埋老婆囉!」大半生,就在仁利渡過;能留住葉生的,是那份人情味,和老闆情同手足的深厚友誼:「老闆同師傅感情好好架!好好架....兩兄弟有時都會嘈交吖!但佢地兩個真好好,四十年,冇嗌過交。」

葉師傅的手勢還保留六七十年代的傳統手勢;仁利的蓮蓉,是自己用炭爐烤的。

向隅了中秋的蓮蓉月餅,不打緊。仁利剛重新推出了咸蛋酥和皮蛋酥,都有自家製炭烤蓮蓉餡。

為何是重新推出呢?「以前啲人唔鐘意食唐餅,興食西餅;果時唔受歡迎,就冇做了」的確,仁利除了有中式糕點,也有西式糕餅如蛋糕仔、椰撻、蝴蝶酥等等;「不過最近見多人鐘意返食唐餅, 咁做返囉。」雖然位處偏遠的軍地,雖然主要做街坊生意,但對於飲食潮流的觸角非常敏銳;傅太做餅店幾十年的功力,都在這兒。

筆者為食,當然皮蛋酥和咸蛋酥各要了一個試試。


(筆者註: 因為皮蛋酥和咸蛋酥經筆者之後再趕幾場後, 回家後方享用,所以橫切圖有少許變樣,請諒)
皮蛋酥較像皮蛋形,放了半隻皮蛋在內。皮蛋質感較有彈性,主角仍是那蓮蓉 -香甜滑溜,入口即溶,加上烤得香香的酥皮,好吃;只是,筆者還不太習慣,皮蛋和蓮蓉混起來的味道。





 所以,相較之下,筆者會喜歡咸蛋酥多一點;這個咸蛋咸香油香兼備,與滑溜溜的蓮蓉配合得天衣無逢,加上香酥的外皮,感覺比在中秋吃的到雙黃蓮蓉月更好吃。

不過....為何咸蛋皮蛋都是半個呢?傅太說,都是聽取顧客的意見得來的結果:「以前都是放一個的,但現在的人講究健康,告訴我,一個蛋黃太漏了!所以我們現在,只放半隻!」其實,咸蛋半隻吊吊味已很不錯,因為最精采的,還是用炭火烤出來的蓮蓉!


不過其實最吸引筆者的,還是這兒的香蕉糕。一個個粗身切開五份排在櫃內,白雪雪,好可愛的一個個;筆者很喜歡吃香蕉糕,這種厚身而原味的,坊間少見,當然要了一個,還即場一口咬了下去....(太想吃了啦,哈哈)

哇,真的好吃,香甜軟糯而不黏,佳品也!而且夠厚身,完全沒有坊間所售香蕉糕常見的,外層偏乾的現象,超好吃!



芝麻餅是仁利的名物,一口咬下,香脆鬆化帶微甜,芝麻香豐溢,實在令人有一吃再吃的欲望。


合桃酥也很鬆化而酥香,筆者略嫌偏甜了一點,但還是好吃的。

 當然少不得,筆者造訪時師傅正在做的雞仔餅啦!


眼看師傅熟練地把粉團和南乳肥豬肉芝麻餡搓在一起,成了一粒粒的混合物; 再以餅模壓平,再拿去烤...然後,美味而香噴噴的雞仔餅完成!
筆者忍不了手買了一磅回去。這個雞仔餅很足料,餡料比例較多,吃起來稍為偏油一點,但豬油和南乳芝麻的香味卻濃得化不開,芳香四溢,是如今難得遇上的味道。


而仁利除了唐餅,也有自家製的西餅;這個小蛋糕很好吃,蛋香豐腴,一顆顆葡萄乾混在中間,在鬆軟的蛋糕之外也增添了不同的口感,也使蛋糕更為香甜;筆者後悔沒有多買幾個。

椰撻也足料,筆者只略嫌椰香不太夠,比起其他很好吃的出品,這個是被比下去了,但仍是好吃 - 至少,如此足料,已屬難得。



後記:人情紙咁薄?
在城市出生,成長的我,聽得多「人情紙咁薄」這句話,也就信了。

在城市裏,尤其是香港這個現代化的大都會,人情,彷彿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因為人情沒保證、因為人情不實在、因為人情不能當飯吃 ...

或者換句說,我們不是不相信人情,但我們城市人的「人情」總太有機心;交朋友也要交些有機會對自己有利的,漸漸忘了,當你不為甚麼而待人以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因為,也沒有人會如此對你。(大概只除了父母)

但,這邏輯,在仁利被徹底推翻,雖然筆者只和事頭婆談一個小時,但她真的非常熱情,滔滔不絕;筆者要走了,還生怕筆者不懂坐車,把車站都指給我看....而且,還硬塞了一大包餅給我。


「請你吃的!你既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就是我的朋友!」豪爽的一句,直率。待人以誠、待人以善,許是一件很基本的事;但在城裏住得久了,總是遺忘。

事頭婆,謝謝妳。




仁利餅家
地址: 粉嶺軍地102號地舖
電話: 2674 0294 
前往方法:粉嶺仆鐵站A出口方向,未過橋前左邊有條樓梯落。落咗後向前行,右手邊會見到有巴士站,最近的就是52K (往坪輋方向);上車後請司機提醒你在軍地有落。落車後,過對面馬路,再向前行,巴士站後有一地產公司,轉角後就見仁利。(萬一找不到可隨時問街坊,這先街坊都很好人)
營業時間:約上午8時至凌晨1時半,偶爾更營業至3時
售賣貨品:唐餅 (皮蛋酥、咸蛋酥、香蕉糕、芝麻餅、合桃酥、雞仔餅等);西餅 (椰撻、蝴蝶酥、蛋糕仔等);麵包;生活雜貨。
開業年份:訪問時老闆娘稱開業已屆51年,即1961年開業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feel at home - 榮樂茶餐廳

寫新文前,先貼篇舊文。因為,想讓更多的朋友認識一下老店,當成資料庫讓大家多了解一些吧。加上當日將這篇登出後,還有一位舊同事兼瀝源老街坊的留言,他也隨即以老街坊的角度寫了篇瀝源的文章,有趣得很。

不過因為沒有和老闆多談,當天也未有正式開始做此博客,一些資料 (如開業年份, 營業時間等) 都沒有去問,請多多包涵!如果有朋友得知,歡迎提供!

*******************************************************

2012年8月3日

是日,與舞友練習後,去了瀝源邨醫肚。

瀝源邨是我很喜歡的地方,因為夠舊。喜歡那平台,還有平台上的老店;相鄰的新城市廣場店子日新月異,數街之隔的瀝源邨平台 - 時間彷彿在此停住了。

我當然是浪漫化了一點;其實領匯進駐了,有一角是翻新了的,平台上也有佳寶;只是,相對不少屋邨來說,瀝源邨的老店相對算保存得很多了 - 特別是那一角,零零落落的,有一家理髮店,還有一家很有七十年代風味的小茶餐廳。


七十年代本不屬於八十後的我,但偏偏自大學起對六七十年代的一切都有迷思。記得當年港台有一系列講述六七十年代歷史的節目,不喜追電視的我居然也喜滋滋地網上追重溫。

那時人住西環,老店比比皆是;太多了,習慣了,就不懂珍惜 - 雖有光顧,但總沒想過會失去他們;直到他們一間一間地關門,方驚覺,這些見證香港歷史的老店,正漸漸消失。

也因此,本極少到沙田的我,年前甫到瀝源,就愛上。

當中,特別喜歡榮樂的這一角;沒有現代化的痕跡,加上原汁原味的裝潢,慵懶的氛圍 (猶幸此店沒甚麼名氣,人不多,光顧的都是街坊),簡約的餐牌... (對,就是一些麵包意粉公仔麵,不像現代的茶餐廳,這裏是沒有飯吃的,不要妄想) 很吸引。


餐牌簡約不代表不好吃;兩個女孩要了一份午餐,另加奶醬多。每一樣都是簡單的美味:火腿奄列的蛋沒有大份得誇張地出場,但出奇地香滑;餐包香甜鬆軟;叉燒湯意的叉燒樣衰衰的,但半肥瘦相間原來好好吃;奶醬多士烤得夠脆,加上香甜滑的奶醬,絕對是大滿足!



(因為睏,我沒喝奶茶要了咖啡;以港式茶餐廳來說這杯咖啡是不錯的,下次天氣沒那麼熱再來一杯熱奶茶吧)

落單的阿姐也妙;不時走過來再確定我們要喝甚麼?在現實的世界中這也許會令人感煩厭,但在這彷彿已停住的時空中卻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這像是家中老媽....有時去朋友家作客也是如此吧。對,feel at home;這兒雖不是我常來的地方,卻令人有安心舒適的感覺 - 恐怕只有這樣的老店,才有。

******************************************

把此店的相片上載往面書;食友留言,方知道原來彩虹鑽石也執笠大吉。

感嘆。老店一家家地消失了,而且很多都無聲無息。

 世界彷彿遺忘了他們 - 到處都是科技,潮流等等等的新資訊;大家匆匆忙忙地追新手機追新明星追新劇追新衫新鞋...是這個社會太響往「進步」?有誰在追新的同時,回頭看一下這些老店?

大概,年紀大了,方懂得珍惜回憶;我們樂意活在沒有回憶的城市裏嗎?

當靈魂不再盛載回憶時, 我 (你) 還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嗎?




榮樂茶餐廳

地址:沙田瀝源邨富裕樓地下7號舖
電話:2691 8878
售賣貨品:常餐, 奶茶, 牛油方包等老式茶餐廳食物. 注意係冇飯賣的


延伸閱讀:
Big coin: 瀝源
原文: 老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