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街市,金華街一定不是唯一一個;但對港島東的街坊來說,這個出現了三十多年的街市,已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別具意義,尤其是一個不在現代規劃建築底下的街市,總好像比在市政大樓裏的街市多一份活力。
筆者央了一位在在筲箕灣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街坊 (因受訪者怕醜,姑隱其名) 帶我去買餸;講起筲箕灣的買餸好去處,街坊有兩個心水:「一係就西灣河,一係就金華街!」不過論行得舒服,當然是金華街;始終是露天街市,行起來感覺較為舒爽 – 雖然,也是迫。「當然囉!柴灣的人又來買,連紅山半島(赤柱) 豪宅的人都專登楂車過來買啊!」的確,街市外圍的街道上,泊了不少私家車,當中不少甚至是「老闆車」 - 七人車有司機那種,方便闊太來買餸。
街市旁果然後多老闆車 |
迎合不同客路需求
而檔口,看似一樣,但街坊就會分;例如有些菜檔開箱後,會洗一洗,「執靚少少」那些菜,切頭切尾再出售;也有些專售新界有機菜,這些檔口自是售價貴一些;有些就直接開箱即賣,不經任何修飾,售價也就較大眾化。
有些檔口的菜排得比較整齊美觀 |
街市中的劏舖 – 貴租下的求生術
金華街街市和其他露天街市一樣,舖位分了兩層;中間的是小販檔位,而路旁的舖位也是街市的一份子,賣魚賣肉賣包賣糧油雜貨,連賣鞋的也有;有趣的是,中間的小販檔位多是一檔租了多個檔位擺賣,而外圍的舖位呢,卻出現「劏舖」 的情況 - 即一個大舖位中,有幾個檔口存在,買肉、買魚,各有一兩檔,分擔昂貴的舖租 – 相對來說,小販檔位便宜得多,自是可以一檔租多個位,相映成趣。
魚檔和肉檔共用一舖, 和平共處 |
很友善的肉檔大哥們 |
小巷中的魚檔
常流連金華街的街坊都知道這個魚檔 – 在燒臘檔旁的小巷,坐著一個阿姐;望真一些,陰暗的小巷內,有一點昏暗的燈光,那時一間賣魚的小舖;此檔以前是走鬼檔,但因近年食環署加強執法,但又租不到檔口,又捱不起貴租,唯有在小巷內租了這麼一個小舖繼續經營;但別看這光景,光顧的街坊可不少,因為夠平夠抵 – 這個巷內小舖,堪稱金華街的活傳奇也。
抗通脹老餅店 – 鴻昇餅店
每個露天街市也總會有 (至少) 一家餅店,金華街也一樣;走到盡頭,就見鴻昇 – 八十年代的裝橫、還有大大個標題寫明自己「賣唐餅」 - 這是一家有廿五年歷史的餅店 (即約1987年開業);然而,餅店的前身,其實是辦館,早於七十年代開始經營,只是後來敵不過八十年代連鎖超市的風潮而轉型餅店,結果一賣就是廿五年;街坊老店,價格也實惠;下午三時後已做特價,大包$12三個小包$10四個;想起連鎖店$7一個的雞尾包,加多$3在這裏就可以有多三個,而且吃起來不會「猶如一陣風」。
後記
走到金華街街市的盡頭,不遠處,有一座工整建築物。竟然是「筲箕灣街市」?!下午四時多,當金華街街市水洩不通之際,規劃工整的筲箕灣街市卻是水靜鵝飛。
露天街市雖看似又濕又骯髒,但在街坊 (包括豪宅街坊) 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臨收舖, 魚檔都會放魚出來大平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