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知在那一天開始,街市裏的這些秤,突然都不見了,換上一個個彈弓磅。
「潮流嘛!現在潮流興這種磅 (彈弓磅),就大家都趕潮流!」利和號的「事頭婆」何太說。
潮流不單是因為外型,還因為量重單位 - 老一輩買餸,總以斤兩秤之;但在政府八十年代起積極推行十進制後,十進制應用日益廣乏,年青一輩如我們,對斤兩概念薄弱得很;是以,以十進制作刻度的彈弓磅和電子磅,漸漸成了主流。
也因此,會賣這種傳統秤的地方,買少見少;而專售傳統秤的,更只餘利和號,碩果僅存的一家。
利和號其實不起眼 - 在油麻地上海街,一間間售賣廚房用具的大舖旁,橫街裏的一個很小很小的店面 - 基本上也只不太能算是「店」,因為只是依附牆面而生一個大約只有二十呎的空間;但在這個地產霸權社會肆虐,租金不合常理地暴升的現代社會中,也正因這個不佔舖位的「牆位牌」,不用交稅,只用交牌費,令何太免受加租之苦,仍能繼續經營利和號。
雖不用交租,但經營仍不易;會用秤的人買少見少。「現在還有一些老一輩的人還會用這些秤來賣魚啊,或者廚房稱食材用囉,藥稱都有....都是老一輩用啊,後生的,都不用了。」何太因此豪邁帶霸氣,一字一咀都鏗鏘爽朗,但講到秤文化的命運,暗地裏還是帶一點唏噓。
用足一世的秤
記憶中,小時候的十進制推廣廣告中,不經意地營造了「傳統磅容易呃秤」的印象,總以為現代的彈弓磅,要準確一點,可靠一點。但原來,不然。
「那些彈弓,很快就爛,尤其是響街市,魚欄菜檔,多水嘛,一濕水就易壞!」何太指著店內也有售的彈弓磅說:「最慘是有時壞了都不知道,磅錯了!」
「這些秤就不同,永遠都量到一樣的;而且,你買一個,用到你個孫用都未爛,好襟用的!」何太自豪地說:「這些秤都是我師兄整的!香港製造!」而且用的材料都有名有姓:藥秤用的,是牛骨;味稱用的,是靚的坤甸木;看起來不起眼,卻由用料至手工,都精心製造,比現今那些大型傢俬店愛用的蔗渣木,要強得多。
據何太說,最普遍的秤有三種;首先是味秤,以坤甸木製成,一般用在廚房裏秤食材份量;做蛋糕都可以用 |
第二種是藥秤,一般用於藥材店;可量範圍更闊;用料也好一點,用上了牛骨。 |
第三種是金秤,顧名思義是用來量金,手工也較精細,除實用外亦具收藏價值 |
我看著這一個個的秤發呆了;可以用足一世的物件,在現代香港,早已成了天荒夜談 - 如果物品樣樣都如此耐用,可讓人用足一世,商人又如何做生意,如何交租,如何榨乾消費者的金錢,如何賺盡?於是,物品愈出愈不耐用;雖然單價較便宜了,但換的次數頻繁了,花的錢還不是一樣,甚至更多;還未計因為經常要更換這些物件而造成的垃圾,還有製造期間消耗的地球資源。
更何況,這些表面上簡陋的秤,不止耐用,更內藏不少學問。每一個秤,都有兩至三個「耳」用作平衡點 (即你可放隻手指入去呢),用不同的「耳」時,看的刻度都會不同;一般最輕的由尾(耳) (即愈近秤桿中央的耳) 開始算,然後就是中,最後是頭耳;以藥秤為例,若以尾作平衡點,可量的重量為一分至一兩半;以中作平衡點時,可量的重量為一兩至五兩五錢;而以頭耳作平衡點時,可量的重量則為五兩至一斤。亦即,一條小小的藥秤,可量度由一分至一斤重量的藥,中間絕無留白,而在不同「耳」之間,重叠的刻度也不多,以求可量度的重量更為廣濶,更物盡其用也。
對傳統的執著
但畢竟在這依牆而生的舖頭做生意,也得要面對日晒雨淋;既然經營也不易,何以還繼續呢?弄孫為樂不好嗎?
「唔捨得啊,唔捨得間舖,唔捨得呢個文化就咁冇咗!」利和號至至今已開業八十多年,由何太的父親創立;現年七十三歲的何太,自小已在店裏幫手,直到四十多年前父親離世,就正式接手,獨自打理:「接手是很自然的事,自懂事以來就一直在店裏幫手了,就一直做下去吧!做得幾耐得幾耐!」
但兒女會否接手呢?「冇囉,都冇人肯學!搵唔到食的,又辛苦,仔女都唔肯學;莫講話我的仔女吖,其他人 (行頭) 果D仔女都唔肯學呀」或者有其他人肯做學徒呢?「冇囉, 唔好害人,搵唔到食的。」直爽的聲線中,這次是一點黯然。
利和的事頭婆何太 - 對秤和傳統文化的執著,令人敬佩 |
我沒有再問下去。只是,秤這文化,恐怕難逃失傳的命運;但畢竟是二十世紀,香港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就算未能拯救,香港人,也能花一點時間,多去了解,這個曾經香港人生活多年,而造就出今日香港的傳統文化嗎?
難道又要待其即將結業的日子,方如夢初醒,一窩蜂地光顧?
秤的使用法教學
利和號所售的老式秤,是難得仍是香港製造的物事;只是,很多人遺忘了,連用也不會用 - 就如筆者,完成訪問後貪得意地買了個秤稱回家,豈料發現,就算是有了何太給了我的「口訣」,仍是不會用;唯有硬著頭皮,回去找她請教:
「哎吔,口訣都給了你,咁都唔識!」咀裏是嘮叨,兩手卻沒有閒著,把眼鏡找了出來,準備教我怎樣用味秤量食材。
口硬,心中卻放不下拋低你不管,真像家人、老朋友 - 雖然我們也只有一面之緣,這恐怕是我們年青一輩鮮有體會,老香港的人情味吧?
好,進入正題,秤的使用教學。今次以味秤 (主要用於廚房量食材份量) 作示範之用;其他秤的口訣 (即刻度/點數分配) 雖有不用,但使用原理大致相近。
頭先,味秤,一般有兩個耳,分別為頭耳和中 (如用金秤或藥秤則會有尾):
以不用的耳來做平衡點 (即你勾隻手指入邊隻耳),讀的刻度也會不同。如果要量較重的食材 (由八兩至二斤四兩) 的話,就應用頭耳,看的就是「點」的部份:
如果要量較輕的食材 (一錢至九兩),就應以中,作平衡點,該看刻度的部份:
由零錢開始,每進一小刻位進一錢,十錢為一兩,到尾就九兩。
筆者量了自己的相機套以作示範。
用了中(耳),看刻度的那邊,此相機套,重七錢也。
店舖資料:
利和號
地址:九龍油麻地上海街345號橫門 (近油麻地地鐵站c出口)
電話:27716471
營業時間:每天約上午10時至2時半,有時至7時 (請先致電確認,以免摸門釘)
售賣貨品:各式各樣的秤、嫁女尺,各式算盤等。
成立年份:上世紀三十年代
利和號老店還在開業嗎?老爸想買藥秤
回覆刪除秤這個東西認識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去暸解一個秤,看完這篇文章還去買一個秤收藏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