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上海理髮,大家可以首先想起在北角、油麻地等老區;但最近有朋友告知,荃灣雖是新市鎮,原來也有上海理髮公司,而且有相當的規模和歷史;內裏的理髮椅、風筒等等都是自開業沿用至今。
「呢啲櫈同風筒都係古董喇!《一代宗師》都有嚟問我地借道具!」原來《一代宗師》張震的那家「白玫瑰理髮店」場景,不少物事都是來自這家位於荃灣的上海國際理髮公司。
上海國際理髮公司的理髮椅、風筒等等,都是古董。 |
《一代宗師》的理髮店場景,不少物品都出自「上海國際」 |
上海國際理髮公司老闆陳先生原是江蘇人,以前在上海也是位理髮師傅;五十年代初來港,因為有位舅父在荃灣做理髮,他也跟著在荃灣執業:「那時荃灣還未開發,很荒涼呢!」那些年,海岸線是沙咀道;眾安街也只是條掘頭路,去到英皇娛樂廣場為止 – 即是,連現在舖位坐落的眾安街路段 (110號),當時仍是一片海。
見證荃灣變遷
「果時就響木棉下村(做理髮)!當陣時邊有咁好既路吖,週圍都係田,種稻種米,好多田!」之後五十年代末,現址的眾安街段填好海興建好,就進駐110號的地舖,做到七十年代末才搬到現址(同為110號)的閣樓:「以前啲理髮公司一定要在地舖才有生意!後來才慢慢轉做上樓。」
五十年代初荃灣尚未開發,不過因為有此手藝的師傅少,所以理髮公司仍是很吃香;陳老闆說,光是荃灣已有六、七間:「後來六十年代開始荃灣發展工業,果時真係好旺,旺到做唔切!」
非常的精靈的陳老闆年紀雖不少,是荃灣的活字典 |
理髮,是種享受
六、七十年代是上海理髮的高峰期;那時的人們,將「去飛髮」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就算比較手緊,都總要擠些錢出來,每個月上理髮舖兩次:「因為,飛髮是種享受。」
身為八十後的我,成長時間上海理髮已不再流行,自懂事起,去的就是髮型屋;頭大髮多的我,剪個髮都需花上不少時間,要坐這麼久,我總是不太享受;在「上海國際」見的理髮椅張張舖上張靚竹蓆,坐上去相當舒服;靠背頂部頸枕可延伸,還可以拉下讓客人臥著,以便剃鬚 – 看師傅們手執小刀,以孄熟的技巧為客人慢慢刮,客人個個都一臉陶醉。
「理髮公司和現在的髮廊最大分別係,你有要求,師傅一定會幫你剃鬚 – 喂,你理髮公司嚟喎!理髮公司係要包埋剃鬚呢個服務;但髮廊的話,只有剪髮,如果你想剃鬚,人家都只會俾個鬚刨你,叫你自己嚟。」所以仍有很多熟客光顧,就是喜歡這種享受。
「這種享受,未試過的人是不懂的。」怎麼天生不是男人,好想自己有鬚生。
理髮椅後面的按鈕,可為頂部的頸枕調較高度. 右方有把手可將椅子拉下 |
每一個位旁都有個熱水位,剃鬚必備 |
上海理髮店日少,連用開的消耗品也愈來愈難找到 |
只限男賓?
筆者喜歡老店,卻是從未到訪上海理髮店,就是因為對上海理髮有一印象 – 只限男賓 – 的確,上海理髮店最鮮明的,也就是剃鬚。
「唔係既,上海理髮店一般男女都做,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全盛時期,邊分得咁多,男女都係咁做。」近年才分出兩邊,較出的是男賓,較入的是女賓,兩邊用的「架生」都不一樣,以免有客人不喜歡用其他性別用過的物事;不過女賓部就沒有男賓部般的理髮椅,而是較普通的靠背椅。但女賓就有專用的座椅洗頭 – 其實和現在的髮型屋相若。
「女賓嘛…其實同髮廊沒甚麼分別的。」陳老闆說。但在我看來,連「架生」都男女分開,要令顧客不會感到一點不舒服....這是一份對專業的執著,超越了技巧層面,更全面考慮了顧客的感受。
女賓部 |
老上海的精緻文化
「國際」雖不同「白玫瑰」,但入面的師傅,位位都穿上乾淨而白得發亮的短白袍;毛巾都仔細地印上「上海國際理髮公司」的字眼,整整齊齊地一卷卷排好,一點也不馬虎;店內裝修設置,舊而不殘,也很乾淨,明顯是花了心機去保養;那一張張上過王家衛電影的理髮椅,坐下去的感覺比不少新型髮型屋的,實淨得多。
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VERY SOPHISCATED。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漸漸失去的文化 – 連同著上海理髮這行業,漸漸失去。
「唉,後生果啲,唔使錢都唔嚟剪呀!」陳老闆慨嘆;的確,筆者到訪前其實企圖邀請朋友前往試剪,豪情壯語稱會為其付帳云云;結果全部或直接或婉轉或不了了之,真夠義氣 – 明明是這麼好的物事 (教我這無鬚可剃又才剛電了髮不久的女子情何以堪)。
「後生的,覺得呢啲嘢老土嘛 – 佢地有佢地想法,迫都迫唔來。」陳老闆說。然而,卻收到不少後生仔求助例子,因為如今坊間髮型屋如雨後春筍,質素也良莠不齊;有年輕人試過被標奇立異的宣傳吸引,結果剪出個大頭佛;經父母推介去上海國際「補鑊」;師傅一出手,果然成個頭靚仔返晒。
這些「經搶救」後的年輕人有否再光顧?「沒有了。」陳老闆反倒直接:「後生唔鐘意呢種理髮呀,鐘意同人唔同;而家啲人又比較隨便,隔耐啲先剪一次髮都得。」
看著一個個客人,走時頭髮都很整齊醒神 – 明明是這麼好的物事,這麼好的功夫。「這兒的師傅,位位都年過七十了。」陳老闆說;嘩,有些真的看不出來,大概真的是頭髮修剪有道,個個精神翼翼的,至少一半看起來像只有六十出頭。
這些老師傅絕大部份是江浙上海一帶的人,個個都是至少學師三年,練好刀工剪工才成師傅 – 那些年絕不分甚麼資深不資深的,總之未夠班就不能上場;捱過幾年無人工 (但那些年,店家都會包食包住)的日子,如今眼前的師傅,個個一做幾十年,手勢純熟,質素有保證。可惜近年沒人入行學習此手藝,恐怕又是行將失傳。
師傅個個都精神奕奕 |
年輕人不懂欣賞,老一輩卻很識貨:「你話而家七十歲以上果啲,十個入面有九個會鐘意去理髮店多過髮廊。」理髮店還是有一定市場,只是熟客也一個個上了年紀,店舖在閣樓,也有一定困難:「有時行動少少不便,咪搵後生陪佢上嚟。」剛好有位顧客由外傭陪同走了進來;「要菲傭帶住都嚟,一定係熟客!」陳老闆笑道;但始終有些身體狀況日差,也不能經常走來。
到底是老一輩的物事老土,還是我們這一代太過隨便,漸漸把「精緻」遺忘了?
臨走之時,有位年約三十多四歲的男士進來,明顯比同店客人年青一大截:「是小時候跟父母來的,試過飛髮的『享受』,大個就自己一直來了。」看著那位男士、外貌正常、衣著正常、髮型也和一般同年紀的人無異 – 總之就是正常人一個。
誰說在上海理髮的髮型就是老土?大概只是差走出第一步去試吧!(平心而論,上海理髮店師傅個個真功夫,中伏機會無論如何都比求其入一間髮型屋低得多吧 - 筆者決定下次剪髮時就來試了!)
上海國際理髮公司
地址:荃灣眾安街110號閣樓
電話:2492 2512